-
-
科學家正在研究超越傳統抗生素的方法,尋找不會助長“超級細菌”崛起的新武器,包括能殺死細菌的病毒、在原核細胞中發現的CRISPR、能殺死細菌的分子等,其中一些已在患者身上開展了測試。
打造對付超級細菌的武器庫
-
-
美國微生物學會指出,科學家可以對微生物做一些巧妙的事情,例如改造細菌的細胞,使其能夠感知特定化合物的存在并發出特定信息,采用如此方法得到的全細胞生物傳感器可在環境和醫學等多個領域“大展拳腳”。
微生物傳感器:為地球健康“把脈問診”|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在各國積極采取措施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氣候技術成為風險投資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麥肯錫的一份報告稱,私人市場的氣候股權交易從2019年的約750億美元飆升至2022年的1960億美元。
改變游戲規則的四大環保技術
-
-
2020年,谷歌下屬“深度思維”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AI)工具“阿爾法折疊”橫空出世,向世人展示了其高精度預測蛋白質三維(3D)結構的超強能力。
“阿爾法折疊”能否引領藥物新發現
-
-
提取地下氫氣用作清潔燃料,這一嘗試得到了美國能源部的大力推動,能源部下屬高級能源研究計劃署(ARPA-E)9月初宣布,將提供2000萬美元資金用于推進地下礦物生產氫(所謂“地質氫”)的技術。
地質氫:未來的綠能不是夢
-
-
機器人能成為人類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員嗎?英國《每日郵報》在近日的報道中指出,機器人能制造汽車、分揀包裹、管理倉庫。如今,從緊急救援到烹飪美食,從教育孩子到陪伴家人,新一代機器人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一代機器人閃亮登場|科技創新世界潮
-
-
美國費城兒童醫院研究人員正等待其首次人體臨床試驗裝置獲批,該裝置被稱為“新生兒宮外環境”。該團隊強調,這項技術的目的不是、也不能支持從受孕到出生的發育過程。相反,他們希望該技術用于提高極早產兒的存活率并改善其生存狀況。
“透明袋”里育羊胎
-
-
近年來,3D打印、綠色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地熱供暖和制冷系統,以及可持續材料的使用,大大減少了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而生物制造,則有望成為可持續建筑技術領域的“后起之秀”。
生物制造讓建筑更有“生命力”
-
-
美國科幻片《未來戰警》中,人類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一種名為“代理人”的仿生機器人迅速流行。它具有完美的容貌與身體,各項物理功能超群。人們懶洋洋地待在家里,通過特定的裝置將自己的意識上載到代理人身上,并通過這些機器人進行工作、學習和社交。
讓機器人成為家務能手還要多久|科技創新世界潮
-
-
從開發出更多創新材料,到打印救災物資,3D打印正在多個領域大顯身手。美國《福布斯》網站在近日的報道中,闡述了3D打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十大創新應用。
3D打印在十大工業應用中顯身手
-
-
廢棄的衛星、火箭殘骸、碎片以及其他遺留物,正在地球上空聚集,導致地球低軌道上散落著越來越多的太空垃圾,這些垃圾正以極快的速度穿梭,威脅著其他衛星和國際空間站的安全,甚至危及人類安全。
初創科企爭當太空“清道夫”
-
-
全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電動汽車真正意義上的動力電池,與目前廣泛采用的鋰電池相比,其充電更快、續航里程更長,安全性和壽命也有所提高。
充電更快、續航里程更長、安全性更高,多國車企押注全固態電池|科技創新世界潮
-
-
現代化學依賴分析儀器。從實驗室研究單個分子間的反應到工程師運作工業反應器制造出成噸產品,這些工具提供的信息使化學家能夠跟蹤分子并洞悉它們的行為。近日,美國化學會期刊《化學和工程新聞》在100周年的特輯中,揭示了化學家的“百寶箱”。
化學家百年來的“百寶箱”
-
-
在日本,今年7月至少有53人死于中暑,近5萬人需要緊急醫療救助。與此同時,民眾對消暑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應對炎熱,日本不少公司正在開發幫助人們消暑解熱的產品。在近期日本東京舉行的一年一度的“酷暑對策”博覽會上,這些公司展示了他們的產品。
東京博覽會上的抗暑“新玩意兒”
-
-
近年來,人工智能(AI)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ChatGPT橫空出世,引發生成式AI創業熱潮。很多科研團隊和公司正在利用AI應對人類目前面臨的最大的科學挑戰:從破譯蛋白質的秘密,到研制出新藥,再到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實現可商用的核聚變發電等。
人工智能助力應對科研大挑戰
-
-
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擁有“陽光之州”的美稱,然而這里人均皮膚癌發病率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高。即使只曬傷一次,患黑色素瘤的風險也會增加一倍以上,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致命的一種。因此,防曬霜是在這里生活或來此處旅游的人的忠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