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據《自然》網站報道,一名澳大利亞男子在等待人類捐贈心臟移植手術前,依靠一款鈦制心臟裝置BiVACOR度過了100個日夜。研究團隊認為,這款設備或許能成為心力衰竭患者等待供體心臟期間的權宜之策。
去年11月,這位晚期心力衰竭患者成功植入了BiVACOR。今年2月,他攜帶這顆“鈦心”出院。3月,他接受了人類捐贈心臟移植手術。這名患者不僅是全球第6位安裝BiVACOR的人,更是攜帶“鈦心”出院的第一人,同時也是與“鈦心”共度時間最久的人。其他5名患者去年早些時候植入了BiVACOR。一個多月后,他們就接受了人類捐贈心臟移植手術。
這款心臟替代品能像泵一樣持續工作,其只有一個活動部件,即一個由磁鐵固定的懸浮轉子。這個轉子能以規則脈沖將血液送到患者全身,患者皮膚下的一條細線將該設備與外部便攜式控制器相連。控制器白天依靠電池運行,晚上則可插入電源插座。
現有大部分機械心臟設備由很多部件組成,容易出現故障。而BiVACOR只有一個運動部件,理論上能大幅降低機械磨損問題。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準對另外15名患者進行BiVACOR植入試驗。然而,澳大利亞悉尼大學血管外科醫生莎拉·埃特金提醒,這款設備的療效及最終治療成本仍是未知數,畢竟其造價高昂,且手術風險也高。
美國得克薩斯心臟研究所所長約瑟夫·羅杰斯表示,美國有近700萬成年人罹患心力衰竭,但2023年僅進行了約4500例心臟移植手術,供體短缺是重要原因之一。這款設備有望幫助心力衰竭患者。
今年2月,FDA還批準了首例豬器官移植試驗,這項技術同樣也為解決全球供體器官短缺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