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駐南非記者 馮志文
萊拉托·馬塔博赫女士新近當選非盟基礎設施和能源專員,成為南非的驕傲。馬塔博赫是一位全球政策和貿易促進專家,目前擔任南非貿易、工業和競爭部副總司長。在她即將赴任之際,科技日報記者對其進行了專訪。
馬塔博赫闡述了她推動非洲發展的三大核心戰略,并多次提及中國在非洲能源轉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作用。她強調,非洲正以“振興工業、提升非盟能力、推動經濟轉型”為支柱,攜手中國等全球伙伴,共同應對脫碳、數字化與多元化挑戰,邁向更均衡、可持續的未來。
工業復興、經濟轉型與非盟能力建設
作為非洲基礎設施與能源領域的掌舵者,新任專員馬塔博赫將“振興工業”列為首要任務。她指出,非洲需通過戰略項目驅動工業化,并重點解決資金缺口問題。“目前,非洲制造業僅占全球的2%,我們必須實現從原材料出口到高附加值生產的跨越。”為此,非盟計劃提升本土企業在重大項目中的參與度,并推動“非洲資本”主導的融資模式,確保發展主動權掌握在非洲手中。
推動非洲發展的三大戰略支柱被認為是:工業復興、經濟轉型與非盟能力建設。與此同時,非盟自身的能力升級被視為三大戰略能否得到有效落實的基礎。“我們需要強化在知識生產、技術交付和聲譽構建等方面的組織能力,以高效協調跨國項目。”馬塔博赫表示,這一“內向改革”將與非盟推動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形成合力,打破各國基礎設施建設各自發展的狀態,促進內部貿易與資源整合。
脫碳、數字化與多元化的全球共振
馬塔博赫提到了3D戰略,這是脫碳、數字化與多元化三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
她指出,面對全球氣候危機,非洲雖碳排放占比不足4%,卻首當其沖承受極端天氣沖擊。非洲不應僅作為“脫碳規則的接受者”,而需憑借關鍵礦產資源成為綠色技術革命的“規則制定者”。“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上的突破,為非洲提供了重要機遇。”她特別提到,中非可合作開發太陽能、風能及離網供電方案,以解決6億無電人口的能源需求,同時為選礦、冶煉等工業提供清潔動力。
經濟多元化與數字化則被視為打破“殖民遺產”的關鍵。馬塔博赫指出,非洲基礎設施長期延續殖民時期的“資源—港口”單向輸送模式,導致內部互聯互通薄弱,各國“生產不消費之物,消費不生產之物”。對此,中國“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高度認可。“這種平等協商模式,正是非洲重塑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制造業升級所需的合作范式。”
破解3400億美元基建資金缺口
到2040年,非洲基礎設施資金缺口高達3400億美元,遠超政府融資能力。馬塔博赫強調,私營部門參與至關重要,但需平衡“盈利性”與“普惠性”。“我們正與中方探討如何設計可融資項目,既吸引投資,又確保民生可負擔。”她舉例稱,中國企業在南非建設的道路、橋梁已展現效率,未來需建立統一評估機制優化合作。
在能源領域,中國技術成為破局利器。她指出,非洲60%的未開發太陽能潛力需借力中國光伏產業,而垃圾發電、離網微電網等方案可快速覆蓋偏遠地區。“中國的電氣化經驗值得借鑒,尤其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實現規模與成本平衡。”
面對即將在南非召開的G20峰會,馬塔博赫期望將其轉化為非洲基礎設施與能源的“全球路演平臺”,吸引更多伙伴參與項目共建。她特別提到中非合作潛力并以垃圾燃燒發電廠舉例,“若中國成熟的垃圾發電技術能在南非建成示范項目,其模式可向全非推廣,同步解決電力短缺與環境污染問題。”
從工業鏈重構到綠色轉型,從數字基建到能力共建,中非合作正步入深度互嵌的新階段。正如馬塔博赫所言:“非洲需要的是雙贏合作,而非單向援助。”在“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2063年議程》的對接下,中國經驗與非洲稟賦的融合,或將書寫全球南南合作的新范式。一個更互聯、更綠色、更自主的非洲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