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
“德國總理一再明確表示,他不認為征收此類關稅是正確的。德國汽車制造商在市場上擁有非常好的產品,像德國這樣的出口大國無法從加征關稅中受益。總體而言,我們需要減少貿易壁壘。”在回答《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關于中歐電動汽車關稅談判的提問時,德國政府發言人赫伯斯特萊特如是說。
業內人士認為,中歐之間關于電動汽車關稅問題已經進行多輪談判,迄今仍未達成協議。歐盟圍繞談判釋放了復雜信號,似乎還沒有意識到留給歐洲汽車行業轉型發展的時間不多了。早日結束與中國的貿易摩擦,加強與中國企業的技術和供應鏈合作或許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寒潮正在逼近歐洲汽車業
12月2日,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的員工,在德國各地的工廠舉行了警告性罷工,這是2018年以來大眾汽車員工首次大規模罷工。由于工人和能源成本高昂,德國工廠的運營成本遠高于競爭對手,大眾汽車希望減薪10%并關閉三家德國工廠。然而,工會卻要求漲薪7%。罷工的開始標志著這家世界著名汽車制造商,與工人之間關于減薪、裁員和可能關閉工廠的爭端進一步升級。
大眾汽車的危機反映了歐洲汽車行業廣泛面臨困境的現實。國際競爭加劇、市場需求疲軟、成本高昂且轉型落后于預期都在拖累歐洲汽車企業的業績。2024年3季度,大眾集團、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和寶馬集團的利潤同比下降分別達到64%、54%和61%。除了大眾,梅賽德斯-奔馳同樣下調了年度預期,并發出了裁員預警。而大型汽車制造商的困境正在將數百家中小型供應商拖入深淵,裁員、短時工作、緊縮措施不絕于耳,企業發展前景黯淡。
此外,曾被寄予厚望的歐洲電池企業Northvolt申請破產,也反映出歐洲汽車行業整體的萎靡態勢。Northvolt是歐洲塑造電動汽車產業及建立電動汽車電池自主供應鏈的關鍵一環,被視為是對抗亞洲電池制造商主導地位的希望。在過去幾年中,它從大眾汽車等投資者以及德國和加拿大政府那里獲得超過150億美元的融資。但內部管理不善、超支、安全標準不足等原因導致Northvolt遲遲無法實現量產并陷入破產困境,事實上遲滯了整個歐洲汽車行業轉型發展的進程。
避免與伙伴同時開打貿易戰
“大眾并不是陷入生存危機,而是擔心發生重大危機”,德國汽車專家施沃佩強調說。2023年,德國車企的銷售額和利潤曾創歷史新高,但一年之內,形勢就發生了180度的轉變。盡管目前車企仍然處于盈利狀態,但經營狀況的下滑趨勢令人擔心。汽車工業是德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德國汽車產業實現銷售額約4700億歐元,約200萬人的工作崗位直接或間接和汽車行業有關。
歐盟在這個時間點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關稅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這不僅限制了中國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也給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歐洲汽車制造商帶來巨大負擔。很多歐洲車企在中國生產部分電動車型和零部件,再出口至歐洲銷售。歐盟加征關稅同樣會增加這些車企的成本。此外,歐洲企業也意識到,期待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不對歐盟加征的高額關稅做出反應是不可能的。
隨著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并宣布將對所有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產品加征25%的關稅,在墨加兩國設有工廠和眾多供應商的歐洲車企已經如坐針氈。2023年,德國向美國出口了約40萬輛汽車,向中國出口了21.6萬輛汽車,其中約96%是價格昂貴的高檔汽車。貿易戰將導致迄今為止為德國帶來巨大收益的商業模式遭到重創,而且不可能通過第三方市場來補償。因此,歐盟無論如何都應該避免同時與美國和中國這兩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進行貿易戰這一最糟糕場景的出現。
加強合作方可共創良好未來
當汽車電動化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時,快速進行內部調整并與技術領先的企業合作是順應市場需求的必然選擇。大眾汽車品牌負責人托馬斯·謝弗表示,從長遠來看,目前歐洲的需求沒有希望再次增加,我們必須減少產能并適應新的現實。
但對于中國這個大眾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謝弗卻反而更樂觀。他表示:“我們已經獲得了內燃機汽車的市場份額,我們在中國完全本地化,一切都在中國制造,成本與我們的競爭對手相當。”
汽車產業國際化程度高,合作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歐盟加征關稅等保守主義做法將損害歐洲汽車工業與中國汽車供應鏈進行整合的努力。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方興未艾。創造公平環境讓汽車企業公平競爭,不僅有利于推動良性競爭、促進創新,還會增強整個汽車產業的活力。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歐中開展合作具有廣闊空間,加強合作才能帶來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