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2012年,在《應用物理快報》(Applied Physics Letter)創刊50周年之際,美國物理聯合會(AIP)出版社創辦了《應用物理快報-材料》(APL Materials),旨在為物理學領域打造一本涵蓋整個材料科學領域(包括化學、生物和工程主題)的期刊。短短十余年里,期刊為全球材料科學研究人員構筑了科研交流社區。
材料讓生活更美好
材料科學的歷史悠久且豐富,貫穿了從古代文明的萌芽階段到當今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在能源、交通和信息技術等關鍵技術領域,材料常常成為制約技術進步的瓶頸,它所能引領的突破速度更是遠超傳統學科。
隨著人類面臨的資源問題不斷增加,對優質材料的需求變得愈發迫切。除電子和能源領域外,復雜材料在醫療健康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包括藥物遞送、癌癥檢測、分子過濾等。
我不禁想起多年前導師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希望你的科研和你研究的材料,能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 這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我們有幸生活在如今這個機遇無限、合作無界的時代,每個個體都將在塑造材料科學未來道路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加強國際學術合作
創刊十多年來,《應用物理快報-材料》秉持以技術為驅動力的材料應用科學的建刊初心,始終立足材料科學研究前沿,推動該領域內的合作創新。我們深耕的領域涵蓋材料科學三大支柱,即材料的維度、性質和應用。
我們致力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首任主編朱迪斯·德里斯科爾教授曾訪問中國,展示了我們在全球合作方面的決心。據科睿唯安InCites數據,從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間,期刊發表的國際合作論文占比為36.06%,遠超多學科材料科學26.27%的全球平均水平。此外,本刊目前被引用次數最多的一篇文章也是國際合作文章。
作為主編,我很榮幸繼續發揚促進國際學術合作的傳統。當然,我并非《應用物理快報-材料》在中國唯一的編輯代表。我們擁有一支深受推崇的編輯顧問委員會,成員來自亞洲、北美洲、歐洲等知名院校,其中有很多杰出的中國科研人員,他們在科學方向上為我們提供建議;我們還擁有一支多元化、成就斐然的編輯團隊,他們都是在各自領域的佼佼者,為期刊出版帶來了寶貴的經驗和見解。
見證中國重大貢獻
為建立和鞏固期刊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我們需要增加期刊主題的多樣性,并培養充滿活力、跨學科的引領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與中國科研人員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和交流不可或缺。可以說,期刊所發表的研究成果不僅見證著材料科學的發展,更見證著中國材料科學界重大且有意義的貢獻。
本刊一篇引用率最高的綜述文章來自廈門大學張洪良教授課題組,它著重展示了氧化鎵在半導體領域的多功能性和價值。該文章自2020年2月發表以來,已獲超240次引用,被科睿唯安標記為“高被引論文”。期刊中來自中國的杰作不勝枚舉,包括有關自旋電子學的前瞻性文章納米發電機在能源應用方面的綜述、光催化劑前景以及柔性電子中人工智能未來前景的探討等。
通過對科研基礎設施和頂尖人才的持續投入,中國無疑已成為材料科學領域的領導者,并對全球材料科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自創刊以來,中國科研人員一直是本刊主要投稿和發表貢獻者,能為他們發布成果提供平臺,我們深感自豪。
因材料而相遇,因對話而了解,《應用物理快報-材料》邀您共塑未來!
點評:
自20世紀以來,材料科學迅速崛起,成為推動現代科技進步的核心學科之一。從鋼鐵的廣泛應用,到半導體的崛起,再到納米材料和生物材料的興起,材料科學不僅推動了能源、環境、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還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進步。未來材料科學將與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多領域實現更為廣泛的交叉融合,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應用物理快報-材料》作為材料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深刻洞察領域內最新發展趨勢,不僅聚焦前沿研究,還積極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它以匯聚全球材料科學領域頂尖研究成果、推動材料科學發展與創新為使命,為中國及全球學者提供了開放的學術交流平臺,極大地促進了知識的共享與創新思維的碰撞。 中國學者作為材料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也成為期刊的重要貢獻者和發展的見證者。他們發表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展示了中國材料科學研究的實力和水平,也為全球材料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點評人:唐智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
本欄目合作單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