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美國波音公司“星際客機”已經返回地球。
這艘遭遇技術故障的飛船終于在9月6日離開國際空間站,經過大約6小時飛行后,于北京時間9月7日12時左右,降落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太空港地區。
不過,出于安全考慮,此次返航并未載人。今年6月乘坐該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兩名宇航員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仍在太空。原定“出差”8天的他們,現在被迫工作約8個月。按計劃,他們將于明年2月乘坐SpaceX(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龍”飛船返回地球。
“星際客機”事故頻發
自2011年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為了重圓“太空夢”,大力發展商業載人航天。波音公司和SpaceX于2014年獲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載人飛船項目合同,分別承擔起“星際客機”載人飛船與載人版“龍”飛船的研制重任。
然而,“星際客機”的太空之旅坎坷不斷:軟件故障、太空漏氣、神秘異響……故障頻發令人揪心,波音公司不得不解決一個又一個工程問題,美國技術和社交媒體Mashable更是以“打地鼠”來形容波音公司的操作。
2019年12月,由于計時器出錯,“星際客機”首次不載人試飛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即返回地球。2021年8月,波音工程師在“星際客機”第二次試飛的節骨眼上,發現飛船的13個閥門銹死,只能取消發射重新檢修。直到2022年5月,盡管在發射過程中部分推進器出現故障,飛船終于成功完成了第二次試飛并與國際空間站對接。2023年的評估中又發現了更多問題,導致計劃進一步延誤。
今年,“星際客機”依然出師不利,原定5月6日的首次載人試飛因技術原因被多次推遲。直到6月5日,飛船攜兩名宇航員升空,本計劃于6月14日離開國際空間站返回地球,“回家”時間卻又一再延后。
美國科技網站Ars Technia9月1日報道稱,滯留國際空間站接近3個月的“星際客機”被發現發出異響。但NASA稱宇航員聽到的脈沖聲是飛船與空間站之間音頻配置所致,目前已停止。
深陷口碑和財務危機
除了航天業務屢遭挫折,波音公司的航空業務也是安全事故頻發,口碑與營銷業績屢遭打擊。最早是新機型737 Max的設計缺陷,導致2018年和2019年發生兩起重大空難。隨后,新冠疫情導致航空航天需求低迷,許多有經驗的高級技工離開了該行業。今年1月,一架波音737 MAX9型客機起飛后不久,應急逃生門塞與機身發生分離,導致機艙失壓。在監管機構和立法者的嚴厲批評下,波音公司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制造和質量流程。
與此同時,波音公司的防務和太空部門在財務方面也陷入困境,2022年和2023年均出現虧損。美國《財富》雜志指出,“星際客機”項目自2016年以來面臨高達16億美元的成本超支。這家陷入困境的航空巨頭似乎不太可能從“星際客機”項目上盈利。
8月24日,NASA宣布了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返回地球的方式和時間。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讓“星際客機”在沒有機組人員的情況下返航,這一決定對波音公司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因為它已經比原計劃晚了好幾年。
到目前為止,成立僅12年的SpaceX已完成8次載人航天任務,而作為百年老牌航空航天企業的波音,相關項目尚未完成任何任務。由于國際空間站計劃于2030年退役,波音已沒有時間完成與NASA所簽合同中規定的6次任務。
英國《金融時報》稱,如今,競爭格局的轉變和兩名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受困的慘痛經歷,引發了一個新的問題:波音公司是否應該砍掉“星際客機”項目?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航空航天安全項目副主任克萊頓·斯沃普對此表示:“從長遠來看,這種業務的可行性令人質疑。”
何時再飛尚未明確
美國銀行航空航天和國防分析師羅恩·愛潑斯坦上個月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表示,目前還不清楚波音公司是否或何時再次有機會將宇航員送入太空。“但如果波音公司放棄載人航天業務,我們不會感到驚訝。”他說。
9月5日,當被要求對“星際客機”的問題及其太空業務的未來發表評論時,波音公司作出了這樣的回應:“波音公司繼續將重點放在機組人員和航天器的安全上。”
《紐約時報》報道稱,波音公司面臨的困境不僅對公司自身構成了挑戰,也可能對更廣泛的美國太空計劃造成挫折。美國希望有多家私營公司為其“太空夢”提供支持,強調“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但當前,只有波音和SpaceX等少數公司在技術和財務上有能力支持NASA雄心勃勃、成本昂貴且艱難坎坷的項目。
當前,“星際客機”已返回地球。NASA無法透露審查需要多長時間。
盡管如此,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在8月的記者會上表達了對“星際客機”未來的信心,他相信該飛船會準備好再次搭載宇航員。
NASA商業載人項目負責人史蒂夫·斯蒂奇9月7日說,對于是否允許“星際客機”明年搭載宇航員再次試飛,目前談論這一話題還為時尚早。NASA需要時間分析數據,以評估需要對“星際客機”的設計和飛行方式作出哪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