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之家國際科技合作協會主席伊萬諾夫博士。本報記者 董映璧攝
科技日報駐俄羅斯記者?董映璧
維克托·彼得洛維奇·伊萬諾夫是俄羅斯知名人士、法學博士,20世紀90年代曾與普京一起在圣彼得堡市政府工作,后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總統顧問等職,是俄羅斯聯邦國家一級顧問,2018年起擔任俄羅斯之家國際科技合作協會(以下簡稱“俄羅斯之家”)主席。
伊萬諾夫曾在不久前訪問過中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他坦誠地分享了訪華的印象。
記者:您能否簡要介紹一下俄羅斯之家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
伊萬諾夫:實際上,俄羅斯之家是蘇聯解體后蘇聯科技部的繼承者,成立于1992年,創始單位包括俄羅斯科學院、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俄羅斯基礎研究基金會,是一個以代表俄羅斯聯邦國際科技領域權益為宗旨的國家級協會。
俄羅斯之家的主要任務是在推廣俄羅斯技術和轉移、協助保護俄羅斯企業在國外的知識產權、科技項目引資、國際科技合作教育項目的籌備組織等方面,與外國建立長期合作機制。
俄羅斯之家活動遍及全球,其中包括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金磚國家、東盟、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俄羅斯之家利用自身的基礎設施和商業渠道,為俄羅斯出口導向型企業提供國際科技合作保障和支持,為國家機構拓展出口業務提供支持。
記者:您到訪過中國,能否談談您對中國之行特別是在教育和科技領域的具體印象?
伊萬諾夫:我訪問過中國很多次,最近一年就訪問過3次。第一次訪問中國還是在1995年,訪問的是上海市。那時,上海市的浦東還是一片沙地。如今,浦東早已是一片科技與工業非常發達的現代化新區。
今年5月,普京總統訪問哈爾濱期間,我也在哈爾濱出差。我看到哈爾濱這座北方城市的建設像浦東的發展一樣正在加速邁進。
其實,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建設和發展速度都像浦東一樣快。毋庸置疑,這與中國大力發展教育、科技息息相關。再比如,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爆發式發展,是中國業界科技創新的巨大成功,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在訪華的過程中,有沒有讓您印象深刻的中俄合作項目?
伊萬諾夫:眾所周知,俄中科技合作歷史悠久。就拿近幾年來說,2020—2021年兩國互辦了“中俄科技創新年”,還有中俄總理定期會晤委員會科技合作分委會、中俄創新對話等完整的政府間科技創新合作框架。雙方的交流合作愈發密切,合作機制日益靈活,科技產業關聯更加緊密。比如,俄中雙方還共同推進提升北斗和格洛納斯系統兼容服務性能等航空航天、衛星導航、通信與信息技術等領域的戰略協作。
6月12日,普京總統簽署法令,批準了俄羅斯與中國簽訂的關于共建國際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協議。目前,包括沙特阿拉伯、南非等在內的12個國家和航天組織將參加國際月球科研站聯合項目。
記者:您能否介紹一下俄羅斯近年來在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領域的主要成果?
伊萬諾夫:俄羅斯基礎科學研究實力雄厚,水平高,應用技術成果也非常豐富。比如,莫斯科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正在建設基于超導粒子加速器的離子對撞機“尼卡”??茖W家將利用“尼卡”在實驗室條件下重建宇宙大爆炸后最初時刻的特殊物質夸克-膠子的狀態。世界30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了項目建設,項目匯集的科研機構、大學和企業共130余家,其中36家來自俄羅斯。“尼卡”離子對撞機國際研究項目將于2025年展開。
新冠疫情期間,俄羅斯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發的“衛星”疫苗是世界上最早推出的新冠疫苗之一。“衛星”疫苗不僅得到了大多數人的稱贊,而且也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
最近,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又成功測試了可防治所有類型癌癥的疫苗。該疫苗類似新冠疫苗,是在基質核糖核酸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這是俄羅斯生物科學的重大突破。
記者:關于中俄科技合作未來愿景,您有什么好的合作項目和建議?
伊萬諾夫:每次訪問中國,處處能感受到兩國伙伴對合作和推進共建項目的極大熱情和信心。5月我訪問哈爾濱期間,俄羅斯之家與哈爾濱新區簽署了中俄“未來”經貿科技合作中心協議。雙方企業家參加了開幕式,并討論了今后該中心的主要合作方向。
雙方正在研究設計一種“未來產業”,對現有工業體系進行全新改造。主要包括在基礎運輸設施中大量使用聚合物復合材料;利用微生物和泥炭土壤處理技術恢復和提高土壤肥力,保障農業產業綠色生態循環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利用黑龍江流域生物資源的巨大潛力開展水產養殖;氫能源基礎設施和數字能源管理系統等。我們希望以中俄“未來”經貿科技合作中心為基礎,在哈爾濱新區建成“未來產業”創新解決方案科技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