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代小佩 王春
4月28日,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集團)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船塢內,第二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H1509)順利實現塢內起浮,從結構和舾裝建造的“上半場”全面轉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階段。
從入塢總裝搭載到實現首次起浮這一節點,“愛達·花城號”較國產首艘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用時縮短了1個月。而且,由于全船已經完成更多項目的安裝,整船起浮重量也增加了3654噸,這意味著,此次郵輪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與首制船相比有了巨大提升。起浮節點的實現為2026年底完工交付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起浮是大型郵輪建造的關鍵節點。在中船集團的指揮協調下,外高橋造船策劃部署了周密的起浮工作方案,成立起浮指揮網絡體系,為順利起浮提供全方位保障。4月17日,中船集團組織“愛達·花城號”塢內起浮轉階段評審,經專家組認定,“愛達·花城號”船體建造完整度顯著提升,關鍵系統準備充分,具備起浮條件。
在郵輪起浮前,外高橋造船相繼完成安全檢查、艙室加水、液艙測深、壓載水密度測定等各項任務,確保郵輪滿足起浮要求。自28日當天凌晨1時開始,經過6小時的塢內注水和吃水實時觀測,郵輪緩緩浮起。
“愛達·花城號”船經過起浮釋放全船殘余應力、測定重量重心等一系列關鍵工藝要素和技術指標檢驗,進一步系統驗證了國產大型郵輪在設計、工藝、生產準備、總裝建造等階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達到了既定起浮目標。
據介紹,“愛達·花城號”相較于首制船在船型尺度、房艙布局、系統配置和規范標準等方面有了較大提升,總噸位增加0.64萬噸、達14.19萬噸,總長增加17.4米、達341米,公共區域和戶外活動休閑區域面積也較首制船分別增加了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
(中國船舶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