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雪
3月20日,正值春分節氣,李寶聚制作了一條農業科普視頻,模仿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敘事手法介紹全國多地春耕情況。
你或許不認識李寶聚,但喜歡上網的菜農,對這位瘦削精干的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可是頗為熟悉。“想種好菜嗎?上抖音關注‘蔬菜衛士李寶聚’”是菜農們口口相傳的一句話。
2019年,李寶聚開通了個人短視頻賬號,初衷很簡單:“農民需要技術,但傳統的推廣方式覆蓋面有限。短視頻能突破地域限制,讓更多人受益。”在“科學種菜”這個賽道,李寶聚一騎絕塵。
田埂上的“段子手”
“小時候,我就是一個農村小孩,愛在地里玩,一不小心‘玩’進大學了。后來,我種著種著菜,研究生畢業了。我抽空發發SCI論文,也就發了一百多篇;也教教學生,不小心教出一百多個碩士、博士畢業生,誰懂?”李寶聚用網絡神曲“整活兒”的置頂視頻,點贊量68.3萬、評論數3.4萬。出生在黑龍江饒河農村的李寶聚,或許想不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種菜界的明星。
1990年,李寶聚剛從事蔬菜研究時,就開始向農民科普怎么給蔬菜治病。“最開始我是給農民講課,2008年至2016年我在雜志上撰寫文章,同時在全國多地舉辦培訓班。后來,我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如今已經在上面寫了上千篇的科普文章了。”李寶聚說。
到了短視頻時代,與鄉村生產生活相關的內容廣受歡迎。數據顯示,2024年,抖音平臺新增10.8億條鄉村生產生活相關短視頻,累計獲贊528億個。李寶聚說,自己趕上了時代的紅利。
戴著眼鏡的李寶聚平時斯斯文文,但一錄起視頻,他便揮舞雙手,表情特別豐富,活脫脫像個常在地里干活的莊稼人。只見他一會兒開心地捧著青菜,一會兒摩挲茄子、掐下辣椒。
有時,李寶聚也會在短視頻里給城里人講種蔬菜的知識,有網友跟帖寫道“看一遍似乎學會了”。有時,他只是簡單地跟粉絲們分享收獲蔬菜的喜悅,被網友贊嘆“跟著李老師,踩了兩腳泥,很治愈”。還有時,他給大家展示各種烹飪蔬菜的方法,做出的菜肴色香味“透”出屏幕。
得益于東北人與生俱來的語言天賦和幽默基因,李寶聚的短視頻特別受網友歡迎。比如,在科普直播中,有網友問“折耳根算不算蔬菜”,李寶聚調侃道“折耳根算蔬菜,但不喜歡它的人可能和討厭香菜的人有同一種基因”。有次看直播的人特別少,李寶聚失望地來了一句“人咋這么少呢”,跟大家熟悉的逗趣博主一個味兒。李寶聚在講解給蔬菜看病時,有時會扮演生病的蔬菜,疼得呲牙咧嘴,夸張的表演和生動的表情,讓手機前的觀眾笑得前仰后合。
他的這些幽默表達和獨特的表演方式,總能精準地戳中網友的笑點,使他的視頻和直播在眾多內容中脫穎而出。
仗義執言的辟謠者
李寶聚的視頻包括蔬菜栽培、病蟲害防治、食品安全等內容,吸引了幾十萬粉絲。農民和消費者看了都長見識,消除了很多誤解。
有一次,網絡上傳言“草莓農殘超標”。李寶聚說:“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他專門拍一集視頻,用科學數據和實物對比,給草莓“正名”。
面對有人質疑現在的草莓比過去個頭大,李寶聚幽默地回應:“栽培技術進步了,草莓也能長成姚明!”他蹲在草莓大棚里,一邊摘下果實一邊向網友解釋:“土壤消毒用高溫高濕法,蜜蜂授粉減少農藥,草莓安全得很!”
還有一次,針對網絡傳言“韭菜用農藥劑量非常大”,李寶聚說:“傳聞中的‘韭菜’,我可是經常從超市里買回來包餃子用的。”
在一次直播中,針對謠言“洗凈的胡蘿卜是用藥水泡的”,李寶聚不僅進行了辟謠,還詳細介紹了胡蘿卜的安全培育方法。他說,胡蘿卜在種植過程中會采用科學的培育技術,確保其在生長過程中不受污染,從而能夠干干凈凈地走進廚房。消費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洗凈的胡蘿卜,因為它們是通過安全的農業技術生產的,不存在使用藥水浸泡的情況。
李寶聚還告訴消費者:陽光玫瑰葡萄降價,并不是打藥多了,恰恰相反,是打藥少了,因為農藥很貴,果農會盡量減少使用以降低成本。
科研工作已經夠忙了,為什么還要走到“臺前”搞科普,費力不討好?在學術圈,很多人不理解農業科普的價值。但李寶聚說:“我就是要做‘衛士’,一個是‘蔬菜種植衛士’,讓種菜的人都掌握蔬菜病蟲害診斷與綠色防控知識;一個是‘吃菜人的衛士’,讓老百姓都吃得更營養、更安全、更健康。”
除此之外,李寶聚調研發現,部分“三農”短視頻內容良莠不齊,希望進一步擴大傳播專業農業科普內容。近一年來,李寶聚與抖音平臺的公益項目“鄉村守護人”密切合作,在24個節氣與“鄉村守護人”官方賬號進行選題和內容共創,向大眾科普各個季節的蔬菜種植知識。此外,在“鄉村守護人”項目的幫助下,李寶聚把專業知識傾囊教授給其他鄉村短視頻創作者,在更多“三農”短視頻中播撒科學種植的“種子”。
三位一體的真專家
李寶聚是農業技術推廣員,又是科學家,還是全國政協委員,三位一體的專業形象,使其在農業博主中獨樹一幟。
作為行業專家,李寶聚憑借30余年的科研積累,為農民提供了諸多可靠且實用的建議。例如,他提出“高溫悶棚+微生物菌劑”解決連作障礙的方案,并通過短視頻演示操作細節,幫助菜農將死苗率從30%降至5%。
李寶聚的粉絲,70%以上都是在校大學生。每次看到評論中有學生對他的專業感興趣,他都會耐心回復。李寶聚還鼓勵粉絲返鄉創業。一位“95后”粉絲受他影響,回鄉創辦智慧農場,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種植番茄。
在李寶聚看來,年輕人投身農業不僅能為自身創造發展機遇,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關鍵力量。他深知,農業的創新發展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注入,而大學生們所具備的知識儲備和創新思維,正是農業轉型升級急需的。
今年全國兩會,李寶聚帶去的提案聚焦鹽堿地設施農業、糧經輪作等方向。“未來,我計劃用短視頻推廣智能農機、生物農藥等新技術,讓種地成為有科技感、有吸引力的事情,吸引更多年輕人扎根鄉村。”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