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都芃
站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的觀景平臺上放眼遠眺,繁忙的航道中,各色國際巨輪往來穿梭,低沉的汽笛聲不時傳來,這里可滿足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舶全天候進出和靠泊。
3月29日,“魅力大港活力中國·世界一流港口建設”主題宣傳活動在寧波舟山港啟動。啟動儀式上,一組數據彰顯了我國港口建設取得的成就:2024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7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3.3億標箱,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寧波舟山港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2024年完成貨物吞吐量約13.8億噸,連續16年穩居全球第一,年均進出船舶超80萬艘次。
“但是受地形影響,進出核心港區的航門均為狹水道,其中5萬噸以上的船舶可進出的航門只有2個。”站在碼頭上,寧波海事局船舶交管中心副主任黃林林指著對面舟山群島間的海面向記者介紹,除地形外,潮汐潮流、氣象海況等因素對船舶靠離港口也會產生影響,因此寧波舟山港的船舶交通情況特別復雜。
要克服自然條件的不利影響,必須在管理上下功夫。2023年底,寧波海事局在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和浙江海事局的指導下,率先在寧波舟山港推出旨在實現干線集裝箱港口交通組織一體化的集裝箱海運準點降本計劃,加快培育港口發展新質生產力。
“集裝箱船舶是類似于高鐵的班輪運輸模式,船期的確定性程度直接影響貨箱運輸成本、倉儲運營成本和碼頭成本。”黃林林向記者舉例介紹,在該計劃下,假設一艘船從迪拜的杰拜勒·阿里港出發,要靠泊包括寧波舟山港在內的我國多個港口,在出發前,船只就會收到寧波海事局發送的航行計劃表,清楚列明每個港口的靠離時間,準確度可以媲美高鐵列車時刻表。“有了這個計劃,沿途的各港口都可以提前做準備,船只也可以按照計劃時間采取最經濟的航行模式,減少燃料消耗,既實現節能減排又大幅降低成本。”黃林林表示。
雖然只是一張計劃表,但在復雜的交通狀況和龐大的貨物吞吐量下,要做到計劃安排縝密、運行流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此,我們搭建了智能化信息平臺,可以收集眾多港口、船只的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分析后,給出一個最合理的計劃。”黃林林說,為了確保計劃表更具韌性、靈活性,寧波海事局還借助包括海巡艇、無人機、船舶交通管理系統等新型智慧監管手段,強化對集裝箱船舶航行、靠離泊等作業的動態掌握,盡早研判集裝箱船舶可能的船期變化,讓計劃表“活”起來。“以馬士基美東航線為例,現在船只的平均等泊時間從30小時縮短至6小時,準班率從不足30%提升至77%。”黃林林自豪地說。
集裝箱船舶往往掛靠多個港口,只有每個港口的準點率都得到提升,才能實現整個海運物流鏈價值的最大化。目前,準點降本計劃已邀請天津港、青島港、上海港、廈門港、廣州港、深圳港等港口加入,港口“朋友圈”初具規模。
此外,借助不久前上線運行的海事通App,有意向加入該計劃的港口、船舶、航運公司等,都可以在平臺上進行船期數據的共享和交互,徹底打破以前各港口船期計劃不互通的壁壘,便于各港口第一時間獲取相關數據,共同提升船期準確性和港口生產效率。
“準點降本計劃的實行對于提升中國港口整體形象和整體競爭力有很好效果,有力保障了我國國際物流供應鏈安全穩定,加快形成港口發展新質生產力,助力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黃林林表示,國際海事組織已將該計劃形成的“中國經驗”作為綠色港口示范案例進行大范圍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