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楠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清晨8點,一架無人機從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的政府大樓頂層準時起飛,開始按規劃路線巡查。8點半左右,洛社鎮綜合管理服務指揮中心的電腦操作屏幕上,突然傳來AI分析結論和紅色預警信號:“此處有垃圾暴露和堆積,情況異常,請緊急排查?!庇谑?,工作人員及時進行核對、處理。
“這是72個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之一,現場并無需人工干預,無人機能自動找出存在問題,反饋速度達到秒級,識別精度超過90%?!迸c洛社鎮合作的第三方技術負責人說,在這些應用場景背后,有自研的專業大模型和先進算法支撐,通過攝像頭和射頻頭獲取視頻、圖片后,不斷進行視覺分析、訓練和迭代,今后的識別精度可提高到98%。
這只是洛社鎮人工智能應用的一個典型例子。近年來,洛社探索“智慧+綜合+精準”執法改革新路徑,打造“1+2+N”綜合執法架構模式,即指揮中心綜合執法1平臺,AI智能巡檢無人機2套,建起安全生產、城市管理、生態環境等N個部門共享數據的模式;通過無人機AI智慧巡查聯動機制,以“無人機+超級地圖+聯動制度”對全鎮重點場所進行全天候AI分析監測,實現了取證到處置的快捷高效,讓“無事不擾”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
人工智能在推動當地企業轉型升級中,也起到積極作用。其涉及新能源車裝備制造、光伏和儲能設備生產、機器人生產等多個領域,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上新臺階。
“能提高10倍效率,誰能頂住這種誘惑?”洛社鎮副鎮長王煒說。鎮里采用DeepSeek通用大模型結合惠山區洛社鎮數字人社服務島,在20天內幫助2000多名求職者與400多家企業對接、溝通?!斑@樣的雙向招聘工作量,過去想都不敢想?!蓖鯚樃袊@道。
在AI運用上,除了選擇適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外,洛社還支持企業自建細分專業人工智能小模型。比如鎮上一家儲能設備生產企業,采用“云邊端”技術來構建專業小模型,以大數據、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等技術進行支撐,智能調控企業和家庭用電,實現了大幅節電、節錢的效果,產品熱銷國內及歐美地區。
目前,洛社共有2000多家工業企業和2萬多家經營主體,安全生產和安全經營需求巨大。去年底,鎮政府共建起兩套安全監測平臺,以負責8個園區的安全監測工作。其中,重點打造洛社表面處理園區安全平臺,利用Ai視頻分析算法,進行全方位監控。該平臺項目經理姚琪說,平臺共儲備了30多種算法,目前僅用了4種,準確率為70%,還需對專業模型進行持續訓練和迭代,今后要將準確率提高到90%以上。目前,由于平臺啟用,監管部門減少了50%的人力和用時,極大緩解了工作壓力,執行效率明顯提高。
無錫惠航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是由當地政府、省級學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智能制造與技術裝備”科技創新團隊共同建立的科技創新平臺。近年來,團隊已有200多個智能制造相關項目落地。以數字孿生技術項目為例,在將自動化工廠打造成數字化透明智能工廠的同時,也在提升原有車間的人工輕量化小模型,以幫助制造企業進行智能化生產、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