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3月28日下午,國內首部國際科技合作領域藍皮書《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發展報告(2024)》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全球科技創新高端智庫論壇上正式發布。本書主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國際與區域合作中心主任李軍凱作發布報告。
全書通過翔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分析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梳理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發展現狀,提出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新舉措、新思路、新建議。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為本書作序。她指出,縱觀全書,邏輯嚴謹,層次清晰,既梳理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現在式”,又探索了開展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將來式”,富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政策建議,為提升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國際化水平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和啟發。
北科院院長伍建民作為本書特別顧問,為本書提供了專業的理論指導和嚴謹的把關。他表示,希望這本書能夠為北京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供新的素材、新的思路和新的啟發,助力提高北京國際科技合作水平,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李軍凱在新書發布報告中表示,全書共包含五大篇章、40萬字,多維度、多視角系統梳理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發展現狀與未來趨勢。
首先,本書提出了國際科技合作的概念框架,將國際科技合作定義為“有關知識、技術和人才等要素的跨國交流與共享合作以及支撐這些活動的平臺、制度、政策環境等。”國際科技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科學研究合作、技術轉移轉讓、科技人才交流、科技合作生態。其次,本書梳理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現在式”。一是推進國際科研合作;二是推動國際技術轉讓;三是促進科技人才交流;四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此外,本書探索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將來式”。從完善國際科技合作統籌協同機制、開放國際科研項目申報、助力企業“走出去”、促進國際科技合作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國際化科研環境等多角度,提出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未來發展的關鍵錨點、行動路徑和政策建議。最后,本書還從創新生態、國際組織、國際智庫、國際借鑒四個篇章探討了北京國際科技合作的多角度內容。
她表示,衷心希望本書的研究能夠為提升北京國際科技合作水平、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貢獻綿薄之力。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