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孫明源 華凌
科學幻想,并非只是幻想。科幻與科學啟蒙和科技創新的密切聯動,令它擁有了魅力和無窮可能。3月31日,作為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的平行論壇,2025中國科幻大會與年會同步閉幕。
從一位中學生對自己作品的細致講解,到一位科幻作家對游戲作品的美好展望,再到一家科創公司帶來的前沿成果……在這場盛會上,科幻助力人才培養、產業生態發展等相關話題,得到了充分關注。科幻與不同元素交織碰撞,共同為與會嘉賓和觀眾演奏出了一篇富含張力而余韻悠揚的樂章。
科幻助力人才培養
以往,鋼鐵廠高爐只會出現在人們對20世紀工業的回眸和懷舊當中。然而,在中國科幻大會舉辦地首鋼園,這些高爐已經轉變為“熔鑄”科技人才夢想的舞臺。
當下,北大附中石景山學校的高中生們,已不固定在一個教室里接受一整天的課程,而是像大學生一樣,根據自己選擇的科目前往指定教室上課。不過,很多時候,不少科目的教室沒那么好找。
該校高一學生梁豫達和他的同學們從這個小小的“場景”中發現了創新機會,他們制作了一個帶路機器人,可以將用戶帶往使用者指定的教室。對此,相關展臺的負責教師翟永霞表示,學校計劃在每個樓層都投放自動引路機,讓學生的科學構想真正落地。
國家體育總局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原航海模型部主任姜玉龍,曾在1979年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覽中獲獎,并長期關注青少年科技創新。“科技活動經驗對提升青少年科學志趣至關重要。”他評論說。
科幻不僅激勵著青少年的科學熱情,其還是科研后備人才的“夢想燃料”。無論年齡大小,每位科技人才都可以是那個向往科幻的“熱血少年”。
今年的中國科幻大會上,北京市科協啟動了北京市科幻復合型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指出,科幻工作的焦點將從青少年群體擴大至高校青年學生群體,加快推動科幻人才的培養與輸送。計劃還將人才重點培養方向轉向兼具科幻創作才能、科學素質和技術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進一步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中國科普作協理事陳楸帆認為,作為連接科學與人文的橋梁,科幻教育正在成為培養3類未來公民素質的重要載體。這3類素質分別是科技的素養、審美的素養、想象力的素養。
陳楸帆建議,應在高校教授與科幻相關的創意寫作及“AI+科幻”課程,同時對中小學進行科幻普及教育,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科幻賦能產業生態
“科幻游戲對技術進步有明顯拉動作用。”在3月30日的科幻游戲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第一副理事長、游戲工委主任委員張毅君向與會嘉賓和觀眾強調。
科幻、產業、技術以及文化具有高度協同性,已成為眾多與會者的共識。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院長、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表示,科幻游戲催生著技術,技術也是推動游戲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他展望說,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將為科幻游戲的創作及發展帶來更多可能性。
蒸蒸日上的游戲產業,只是科幻促進產業發展的冰山一角。大會上發布的《2025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科幻產業總營收1089.6億元,科幻閱讀、科幻衍生品與科幻文旅板塊、科幻游戲產業齊頭并進,營收顯著提升。
本屆中國科幻大會舉辦地北京市石景山區,就是科幻帶動產業升級的鮮明例子。
目前,石景山區科幻企業總數突破200家,占北京市總量近三分之一,2024年實現收入50億元,同比增長16%。石景山區委副書記、區長萬隆在大會上表示,石景山區將繼續在加強研發創新、優化產業生態、強化服務保障等方面給予企業全方位支持。
“北京天然具有發展科幻行業的優勢,將成為科幻產業發展的新高地。”完美世界集團高級副總裁、總編輯伊迪介紹,在北京,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將科幻產業與傳統產業進行融合創新發展,探索科幻產品與教育、醫療、公益、文旅等領域的結合。完美世界還在嘗試構建以科幻IP為核心的產業鏈,通過賽事、展覽、直播、文創等打造科幻產業的全新場景,完善科幻產業生態圈。
“科幻產業前景廣闊,我相信在各方努力下,科幻產業正走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北京科幻產業的未來值得期待。”伊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