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在不到5分鐘的短視頻中,科技特派員(以下簡稱科特派)趙德田的繞口令讓人印象深刻,“果樹夏季病蟲快,刺蛾幼蟲食葉快,防治技術要細心,噴藥一定噴葉背……”
這是3月30日,趙德田在濟南市歷城區教授果樹技術的場景。這些順口溜朗朗上口,蘊含著實用的農業知識。
為解決農村地區獲取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機會較少的問題,山東省創新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省創發院)制作了64部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視頻。它們被推送給農業生產一線,成為科特派服務基層的重要工具。
在制作短視頻之外,該院搭建了科特派服務平臺、優化服務機制、宣傳推廣典型經驗,不斷提升科特派服務能力和水平。
“專家給我們做技術指導,帶來了‘及時雨’。”這是泰安果農對山東省科特派毛志泉教授的評價。前不久,這位山東農業大學果樹學專家來到泰安市新泰市樓德鎮的千畝“山農酥”現代梨園,為果農們指導果樹春季管理和新建果園工作。在他的指導下,這片梨園實現了從傳統老式農場到大型現代化種植企業的華麗轉型。
上述案例來自山東省創發院編著的《山東省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實踐與創新發展研究》一書。據了解,該書目前已完成全部文稿撰寫,全書共計8萬余字。
山東省創發院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欣介紹,該書系統梳理了山東科特派的制度變遷、創新實踐和典型經驗,并從拓寬服務領域、強化組織管理等方面對推進科特派工作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入思考。
目前,山東省共注冊備案科特派近萬名,建設科特派產業服務團160個。在科技主管部門指導下,科特派和產業服務團主動作為,奔赴有科技需求的企業、園區、種植養殖大戶等地,開展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工作。
在德州市義渡口鎮春耕現場,小麥服務團團長、高級農藝師張新盟把“春耕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他仔細檢查播種深度、間距以及滴灌帶鋪設情況,從土地墑情、施肥、除草、病蟲防控及小麥春苗管理方面,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
山東省創發院敏銳地關注了上述案例。科特派的所作所為登上了“山東科技”微信公眾號《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員在行動》專欄,供其他科特派學習借鑒。
截至今年3月,“山東科技”微信公眾號已累計宣傳160余個產業服務團的典型案例;同時,“山東省創發院”公眾號還開辟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山東省優秀科技特派員風采》專欄,每10天發布一期,宣傳優秀科技特派員的先進事跡。截至今年3月,共宣傳典型97人,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