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3月29日,第九屆華為ICT大賽中國總決賽期間,由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主辦,東南大學、華為聯合承辦的ICT人才發展高峰論壇在江蘇省南京市東南大學舉行。論壇聚焦人工智能時代ICT人才培養新路徑、產教融合創新機制、AI時代課程體系改革等核心議題,吸引來自政府、教育界、產業界及高校的600余位專家代表參會,共同探討數字人才培養的未來方向。
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孫友宏致辭表示,要構建“理論+實踐+創新”的立體化培養體系,產教融合至關重要。東南大學通過共建ICT學院、成立聯合實驗室、舉辦ICT大賽等,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前沿技術、參與真實項目的機會,助力學生在AI時代的浪潮中成長為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未來,學校期待與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推動產教融合、科教融匯。
華為高級副總裁、中國地區部總裁曹既斌表示,華為始終堅信“技術為根,實戰為魂,產業牽引”,始終堅持深化產教融合、建立聯合實驗室、實戰育人,與全國650多所高校建立ICT學院,通過虛擬教研室、AI實習生計劃、創新訓練營等項目,讓20多萬名學生在實戰中掌握前沿技術。未來期待與更多高校合作,融合創新,共同迎接人工智能時代的挑戰。
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副組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王泉在題為《以數據洞察先機,以智慧賦能教育》的報告中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應該從知識體系、教學方式、教師角色、教育治理模式、評價方式出發,進行全方位數字化轉型,賦能教育發展。
東南大學教務處負責人陸金鈺分享了學校在“AI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通過構建交叉學科專業群、開設高階課程、開發新型教材、搭建智慧課程平臺,用人工智能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促進教師教學精準化、高效化和學生學習個性化、多元化。
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辦公室主任、信息技術新工科產學研聯盟執行秘書長張龍分享了數字教材的建設與應用,他介紹,國家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高教社與華為合作,推出聚焦自主技術、產教融合、能力導向、突出實踐的系列數字教材,支持國家重大教育教學改革專項。
華為ICT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裁彭紅華發表了題為《產教融合,助力ICT人才培養,促進產業發展》的演講,他表示,在實戰化ICT人才培養方面,華為通過運營ICT學院、打造實戰精品課程、舉辦華為ICT大賽、促進人才雙選等,構建全方位、實戰化的ICT人才賦能體系,培養千萬數智人才。
活動現場舉辦了“昇騰AI+DeepSeek成果發布儀式”?;跁N騰AI+DeepSeek大模型,東南大學開發出“醫擎”(YQ-Med)重癥大模型、醫道星途醫學教培智慧平臺,實現創新成果在醫療領域的落地。
現場還發布了“新工科產學合作數字教材建設項目”基礎軟件系列,華為攜手高等教育出版社、高校聯合打造首批基礎軟件系列教材《人工智能原理與應用》《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基于openGauss》《openEuler操作系統教程》,突破傳統紙質教材局限,支撐資源動態更新、實現知識共享。
在“人工智能時代的課程建設及人才培養”圓桌環節,行業領袖、高校教師與華為代表就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如何進行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體系建設進行深入探討。大家一致認為,需要持續踐行產教融合,促進ICT人才培養與創新教育,助力科技發展與產業升級。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