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讓高質量科技成果轉化為硬科技企業,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哈爾濱市舉辦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哈爾濱新篇章”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先研院”)院長王叢菲道出了關鍵。作為黑龍江省科技成果產業化突破年的核心城市,哈爾濱正以創新舉措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哈爾濱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云濤介紹,哈爾濱市實施產業鏈創新鏈對接、戰興產業倍增、未來產業孵化、傳統產業提升、企業服務優化“5大行動”。哈工大先研院、哈爾濱工程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平臺成為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的重要載體。
哈工大先研院通過構建“全要素、全鏈條、一站式”科技成果轉化生態體系,在機器人、商業航天、新材料等領域形成項目集群,有力支撐中國星谷、智能機器人島等產業園區建設。哈工大先研院成立僅一年便吸引26家企業入駐,其中依托哈工大科研團隊新生成15家。
這些高科技企業展現出強勁創新力:哈爾濱星網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低成本霍爾電推進系統使衛星推進所需燃料顯著減少,已應用于20余顆在軌衛星,技術水平處于行業前列;哈爾濱靈博智能裝備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激光除草機器人多項指標實現與同類進口產品并跑,畝產經濟價值提高20%以上,切實推動地方產業升級與經濟效益增長。
“去年,哈爾濱就地轉化科技成果1080項,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29.1%。”哈爾濱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修寬介紹,哈爾濱市打出組合拳加速成果轉化應用:加強成果應用場景牽引,鼓勵企事業單位開放場景資源,給出“第一張訂單”;堅持“企業出題、校所解題、市場閱卷”,推進定向研發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今年,哈爾濱將實施重大科技項目200項以上,就地轉化成果超千項。”劉修寬表示,哈爾濱將通過政策引導、平臺搭建、機制創新,持續釋放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哈爾濱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