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通訊員 鄭好
近日,作為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生態功能區,四川省正加快推進四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實驗室(以下簡稱“四川黃河實驗室”)建設。
據悉,四川境內的黃河干流河道長174公里,流域面積1.87萬平方千米,流經阿壩州阿壩縣、甘孜州石渠縣等5個縣。四川黃河實驗室采取“1+4+N”模式,即在若爾蓋設立實驗室總部,并依托四川黃河實驗室在紅原、若爾蓋、阿壩、汶川設立4個工作站,同時依托該實驗室組建多個科研團隊。目前,實驗室建設方案正在進一步優化,并通過專家論證,確保其建設更具科學性、可操作性。
同時,阿壩州生態保護與發展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阿壩州城鄉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四川黃河實驗室共建協議和戰略合作備忘錄。13位來自水源涵養、草地修復、沙化治理等領域的專家組成四川黃河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共同引領實驗室的科學研究與學術建設。
此外,四川黃河實驗室堅持“邊建邊干”,目前已向四川省科技廳申報國家“兩重”項目——《黃河上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綜合觀測研究平臺建設》1項,向四川省科技廳申報科技賦能藏區發展項目——《若爾蓋高原光伏治沙生態效應與功能提升技術研究及示范》1項,申報州級應用研發資金項目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