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徐鵬航 劉禎 張漫子
體驗科技之美、感受“未來已來”。
3月27日,位于北京海淀區一隅的“中關村”化身“地球村”——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正式開幕,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千名演講嘉賓齊聚一堂,共繪未來藍圖。
從人形機器人成為年會的智能助手,到智能會議場景應用,再到會場搭建綠色低碳,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科技范”十足,“綠”意盎然,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雙碳綠色、基礎研究、人才智庫、金融創新等熱點議題。
創辦于2007年,這個“小村子”里的論壇,何以持續吸引世界目光?答案就在于,“創新與發展”是其永久主題。
作為面向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的國家級平臺,今年中關村論壇年會以“新質生產力與全球科技合作”為年度主題。論壇年會設置論壇會議、技術交易、成果發布、前沿大賽、配套活動等5大板塊、128場活動,受到各方期待。
以人工智能為主要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發展,今年的論壇年會有哪些值得關注?
看科技前沿——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的“關鍵變量”,正加速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今年,以DeepSeek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突破引起現象級關注,量子計算及生物技術等新興領域跑出加速度,國產動畫電影《哪吒2》系列創新產品讓人驚艷,中國科創向“領跑者”轉變,展現出創新創造的巨大能量。
本次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將發布具身智能十大重點研究方向和標準化白皮書,進行量子科技高峰對話,發布北京市腦機接口最新創新成果,繼續舉辦人工智能主題日活動等,深入探討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趨勢,將為全球創新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啟示。
論壇年會期間,還會發布中關村論壇重大成果、《國家創新指數報告》、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創新政策和權威報告,向世界分享“中國科技故事”。
看創新轉化——
連日來,從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到博鰲亞洲論壇2025年年會,聚焦創新發展,各方對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共享的聲音愈發強勁。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多家外企對中國的戰略投入從“世界工廠”轉向“創新實驗室”;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人工智能與創新發展”等成為重要議題。
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應用場,是科技創新的“必答題”。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將如何回答?
“論壇年會將通過一系列活動,搭建‘政產學研用金’合作平臺,促進重大科技成果對接和產業化,加速新質生產力培育。”科技部副部長林新說。
據了解,今年的論壇年會將舉辦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大會、技術交易開放日等十余場技術交易活動,并舉辦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發展對接會等活動,促進供需對接。
看全球聯動——
當前,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科技合作沒有“孤島”。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介紹,本屆論壇年會突出開源開放,將集中發布RISC-V、人形機器人、長安鏈、整車操作系統等一批開源項目,為創新交流合作搭建平臺。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30余家國際組織與境外機構主辦、承辦18場平行論壇;前沿大賽吸引美國、英國、瑞士等74個國家和地區的1298個境外項目報名參賽;技術交易板塊34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成果首發、首秀……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中關村論壇年會展現出堅定的開放合作姿態。
創新無邊界,合作向未來。期待這場為期5天的科技盛會,搭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科技橋梁,為推動全球科技創新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