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龍躍梅
3月25日,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發布實施《天然硒品認定與標識》團體標準。該項標準由廣東省地質調查研究院、中山大學、廣東省地質局佛山地質調查中心等35個單位聯合起草。
近年來,大量聲稱為“富硒”的產品爭相涌現于市,并頗受青睞,迅速進入千家萬戶。然而何為“富硒”?單位產品硒含量多少即可稱“富”,且符合有效性和安全性要求?各地對此并無標準統一規定,數據差異較大且對產品種類覆蓋面不全,給消費者選擇產品和行政機關監管質量帶來困難。
硒是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等許多作用。食物補硒是目前人們普遍認可的最安全有效的補硒途徑,研究開發硒食品成為當前健康食品研究開發的熱點。硒食品通常分為天然硒品、添加硒營養強化劑食品和通過生物自身轉化形成的硒食品三大類。天然硒品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并且有硒利用率高、毒性低等優點,是目前人體補充硒元素的重要來源。該團標根據目前市場和創新需要,對天然硒品的定義、要求、評價、認定與標識等做了明確規定。
團標明確,天然硒品是指從天然富硒土壤區域產出的種養殖農產品及其制品,和從地下深處自然流出的或經鉆井采集的天然水。參照國家、行業相關文件有關規定和廣東實際,團標把天然硒品界定為谷物類及制品、薯類及制品、豆類及制品、花生及制品等13類產品,對每類產品的硒含量規定必須達到的要求。
專家評審組認為,廣東省標準化協會發布的該項團標,針對目前天然硒品市場上的存在問題,對天然硒品的硒含量和評價認定辦法等做出科學規定,填補了國內天然硒品認定和廣東天然硒品含量規定的標準空白,為規范天然硒品供給和市場監管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