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宇航
陽春三月,踏入墨脫這片神秘的土地,仿佛瞬間置身于一個與世隔絕的生態仙境。這里重巒疊嶂、云霧繚繞,廣袤無垠的原始森林如同一塊巨大的綠色絨毯,溫柔地覆蓋著大地。清澈的河流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宛如一條條藍色的絲帶,在山間蜿蜒穿梭,為這片土地增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生態凈土的驚艷蝶變
過去,墨脫曾是全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交通的極度不便,讓這里成為了被時代遺忘的角落。75歲的門巴族老人次仁多吉是一名退休教師,每當摩挲著那些記錄著往昔歲月的老照片,總會陷入深深的回憶。他回憶起12歲那年,父親背著他翻越嘎隆拉雪山去求學的艱難歷程。那時,積雪沒過腰身,每一步都充滿了生死考驗。
2013年扎墨公路貫通時,已從學校退休的次仁多吉又帶著學生徒步10公里,只為迎接那第一輛駛入墨脫的汽車。孩子們摸著車燈,驚喜地喊道:“鐵牦牛的眼睛真亮!”那一刻,老人的淚水奪眶而出。
然而,正是這樣的艱辛歷程,激發了墨脫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高度重視,墨脫開啟了一場意義深遠的生態變革。
3月20日,在墨脫縣德興鄉杉木保護基地苗圃,護林隊長扎西平措扶著高達30米的珍稀杉樹告訴記者:“小時候,我跟著父親伐過這種樹?,F在,我每天巡護都要擁抱它們。政府聘我們當生態管護員,薪酬比砍樹多掙三倍。”
近年來,墨脫縣政府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與修復工作。通過實施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濕地保護等一系列生態保護工程,墨脫的森林覆蓋率逐年穩步提升。如今,這里已經成為眾多珍稀動植物的理想家園。滇金絲猴、孟加拉虎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這里繁衍生息;各種奇花異草爭奇斗艷,共同繪就了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綠水青山”變身“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生態環境的改善為墨脫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當地群眾敏銳地察覺到,墨脫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生態景觀是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于是,他們積極推動生態旅游的發展,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2024年,墨脫的生態旅游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全年游客數量高達60萬人次,是該縣人口的40多倍。這一驚人的數據背后,是墨脫人民對生態旅游產業的辛勤耕耘和無私奉獻。當地居民敏銳地捕捉到商機,紛紛開辦特色民宿、售賣本地美食,吃上了生態旅游這碗飯。在墨脫縣城的藏家民宿里,老板卓瑪熱情地招待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她滿臉笑意地說:“以前我們靠種地為生,收入微薄。自從發展生態旅游后,我們家的民宿生意越來越好,收入比過去翻了好幾倍。如今生活越來越好,真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p>
除了生態旅游外,墨脫還積極探索碳匯交易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路徑。盡管目前墨脫的碳匯交易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墨脫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墨脫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碳匯交易潛力巨大。我們正在積極開展碳匯本底調查和項目規劃,希望通過碳匯交易為墨脫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p>
在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進程中,墨脫還十分注重生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當地政府通過舉辦民俗節、生態文化展等各類文化活動,讓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墨脫的生態文化,增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的文化體驗,也進一步提升了墨脫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墨脫縣人民政府縣長李繼承在2025年墨脫縣政府工作報告中系統總結了生態治理成果:當前全縣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占縣域面積61%,建立三級河湖長體系覆蓋52條主要河流,創新“樹長制”管護36萬畝珍稀林木。環境質量持續領跑全區,飲用水源達標率100%,建成自治區級生態示范村鎮42個。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生態補償機制的完善,通過差異化補償標準設計,使高海拔生態脆弱區群眾年均增收4200元,真正實現了“守護者受益”。
如今的墨脫,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的挑戰。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墨脫將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探索創新,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