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羅云鵬 通訊員 馬驪
記者走進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廠,見到流水線旁一塊塊電子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全球訂單數據。
“如今海關能夠直接查詢到我們ERP系統里的出入庫記錄,并且允許我們根據生產管理的實際需要,自行核算保稅料件耗用情況,在賬冊報核前再如實申報單耗?!?月11日,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物流部總經理吳淑君說,“自從實施試點后,賬冊備案變更的工作量減少了50%。”
時下,深圳海關正創新實施“兩平臺、一中心”改革,即建設ERP智能化聯網監管平臺、非貿業務一體化平臺和打造合成管控中心,讓業務流程更高效,為企業減負增效。
數據“一網打盡”讓企業省心省力
記者注意到,ERP智能化聯網監管如同一個“數據獵手”,能夠對企業生產、經營、倉儲的貨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底層數據,直接抓取、按需取用、實時更新,數據具有真實、及時、完整的鮮明特征。
通過與企業ERP數據的實時對接,海關關員在遠程后臺即可實現對企業的全面“體檢”,讓傳統的實地稽查變成可以遠程開展的“無介入”式稽查。
深圳海關企業管理和稽查處企業資質管理科科長陳囿兆介紹:“我們對111家已對接的加工貿易及倉儲物流企業,探索實施順勢盤點、耗料式核算、倉廠聯動、視同已報備等聯網監管創新,報關單申報量減少了90%,企業核銷時間壓縮了60%,企業人工、運營以及合規管理成本每月降低約400萬元,保障了專精特新企業的高質量發展?!?/p>
步入位于深圳市寶安區的順豐速運有限公司場站,銀色智能分揀軌道延展開來,數以萬計的包裹在智能化分揀系統的精準調度下,沿著預定軌跡飛向全球各地。
順豐速運深圳口岸關務負責人張詩浩介紹:“非貿業務一體化平臺上線后,我們公司通關運營在質量與效率上都實現了大幅提升。清關單證處理流程得以優化調整,每天至少可以節省3小時的處理耗時。公司承運的快件查驗率也明顯下降,真正實現了高效合規通關?!?/p>
張詩浩所提的非貿業務一體化平臺,打通郵件、跨境電商、快件從攬收到派件的實貨物流全鏈條數據,海關關員輕點鼠標,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包裹的物流軌跡,實現物流一體化信息整合和追蹤,準確識別和攔截高風險貨物,疊加不斷完善的通關流程,試點快件企業單證審核時間節省30%,整體通關效率提升15%。
“非貿一體化平臺上線應用后,重復性作業減少、數據來源更豐富、分析功能更高效、布控作業更智能、查驗作業也更加精準了。”深圳海關風控分局風險分析三科何熙介紹,“平臺實現關企風險共防,可幫助企業在合規經營中提升運營質量,數據協同驅動效率升級,也助力公司既優化運營成本又提高通關效率。”
“智慧大腦”讓合成管控聚合力
時下,深圳海關打造的“智慧大腦”——合成管控中心,也通過智能化手段為口岸監管和服務注入新活力。該中心整合海量的海關和企業數據,以及萬余個視頻監控鏡頭的數據,在高清電子大屏上實時展示各類可視化圖表。
采訪中,記者看到這些圖表涵蓋海、陸、空等多種通關場景,形成了一張覆蓋整個深圳口岸的“全景運行圖”。
據了解,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應用,合成管控中心實現了對口岸運行的全面監控和精準管理,而基于視頻智能化應用的圖像識別技術及自動化算法,監控崗位關員只需對自動推送的預警圖片進行批量復核,并有效緩解對海量視頻錄像的人工抽核壓力,提高視頻監控效能90%以上,為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注入強勁動力。
“我們在智慧海關建設的整體框架下,匯聚集成全要素數據資源,建設了這個以‘一體化、自動化、智能化’為特征的合成管控中心,作為海關智慧管理、智能運作的‘大腦中樞’,實現運行態勢一體監控分析、內外風險一體防范處置。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更好地肩負起守國門、促發展的職責使命。”深圳海關合成管控中心辦公室吳嘉維介紹。
深圳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持續強監管優服務,推動更多企業享受改革帶來的實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為大灣區的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海關力量,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