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周思宇 周聞韜 楊仕彥
宮頸癌、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兩大惡性腫瘤。近年來,各地廣泛開展女性“兩癌”篩查,積極推動適齡女孩接種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綜合防治能力不斷提升。“兩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如何遠離“兩癌”侵害,實現有效預防?記者帶著這些問題采訪了多位醫學專家。
“HPV感染是宮頸癌的主要誘因之一。”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婦產科副主任王延洲介紹,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更易受到HPV感染的影響,如器官或骨髓移植后的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其免疫系統功能較弱,無法有效清除HPV病毒,導致感染持續存在,進而增加宮頸癌的發生風險。
壓力過大、高脂高糖飲食、長期使用避孕藥……乳腺癌的致病因素更多元,也與生活習慣更為密切相關。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乳腺甲狀腺外科教授陳莉表示,除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遺傳因素外,心理壓力、激素水平異常變化、環境有害物質、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能影響乳腺健康。
筑牢“兩癌”防線、守護女性健康,從中央到地方一直在行動。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HPV疫苗免費接種政策已覆蓋我國約40%的適齡女孩;免費宮頸癌篩查項目已覆蓋全國2765個縣(市、區),累計開展免費篩查2.8億人次,檢出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患者90.2萬例,為27.5萬名經濟困難的宮頸癌患者提供醫療救助。
各地以扎實舉措為女性健康撐起“保護傘”:甘肅連續7年實施城鄉婦女“兩癌”免費檢查,宮頸癌、乳腺癌早診率分別提高至93.27%、79.69%;北京2024年開展免費篩查28萬余人次,推動覆蓋人群由戶籍人口擴大至常住人口;今年,重慶提出為70萬城鄉婦女提供宮頸癌、乳腺癌免費檢查,為11萬名初二年級在校女學生接種HPV疫苗。
受訪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兩癌”發病率仍較高,并不一定意味著實際患病人數的增長,隨著技術手段不斷進步,癌癥篩查的普及率和準確性有所提高,更多早期癌癥被發現,一定程度上表現為發病率的上升。
專家表示,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阻止高危型HPV感染,適齡女性尤其是9至45歲的女性,應盡可能接種疫苗,遺傳易感人群應在首次性行為之前接種。
早期篩查也是預防“兩癌”的關鍵措施。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宮頸疾病診治中心主任楊君表示,HPV疫苗不能覆蓋所有高危型HPV,女性接種疫苗后仍需繼續進行篩查。陳莉建議,女性宜每月進行一次乳腺自檢,40歲及以上女性應每年進行一次乳腺臨床檢查,發現異常及時就醫。
專家建議,除了醫學手段,女性還應注重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包括避免高風險性行為、戒煙限酒、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等,這些都有助于降低“兩癌”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