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通訊員 鄭棟梁
走位靈活流暢、機身小巧玲瓏,所經之處落葉、石子、煙頭等常見垃圾瞬間被收入“腹中”……近日,一臺無人駕駛清掃車(以下簡稱無人清掃車)亮相成都青羊總部經濟基地南區1期。憑借身上裝配的十余個雷達、攝像頭及充滿科技感的前衛造型,無人清掃車成為街上“最靚的仔”,吸引路過的市民紛紛駐足觀看。
記者了解到,無人清掃車的清潔效率是人工清掃效率的14倍以上。如果一名環衛工人8小時能清掃約4000平方米的面積,那么無人清掃車的工作范圍將提升到56000平方米以上。究其原因,廣州賽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工程師張工介紹道,無人清掃車采用電力驅動,續航時間可達8小時,當無人清掃車電量較低時,自動充電3小時即可“滿血復活”。換言之,一臺無人清掃車一天能夠工作16個小時以上。
如此強大的清潔能力同樣得益于無人清掃車高效的機械構造。車身配備了4個邊刷、1個滾刷,能在一次作業中同時處理多種垃圾,不論是細小的落葉、小煙頭,還是較大的礦泉水瓶,統統可以被吸入。同時,無人清掃車還將灑水和清掃兩個流程合二為一,提升了工作效率。
此外,智能避障也是無人清掃車的一大亮點。“我們在機身上配備了十余個雷達、6個攝像頭,這些設備一起工作,便能讓無人清掃車360°無死角監控路面情況,精準識別路面上的行人、樹木、水管、井蓋等,從而進行避讓。”張工說,無人清掃車還特別“講文明”,當識別到紅綠燈時,還能自覺做到紅燈停、綠燈行。
在張工看來,在青羊總部經濟基地南區1期進行試點,只是公司在青羊發展的第一步。未來,公司的無人清掃車還有望在青羊的綠道、景區、學校、商業廣場、住宅區等場景落地,在城市環衛保潔中“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