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王迎霞
2月22日,“寧夏地區奶牛、肉牛健康養殖及疾病預警高質量發展高級研修班”在吳忠市同心縣召開,邀請國內知名專家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強力蓄電。
寧夏明確提出要打造“高端奶之鄉”和“高端肉牛生產基地”,到2027年,奶牛存欄100萬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1100億元;肉牛飼養量達到270萬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620億元。然而面對市場需求升級、疫病防控壓力、資源環境約束等挑戰,當地亟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實現突破。
“新生犢牛腹瀉情況很常見,如果長期這樣,會影響生長發育成為‘僵?!?。我向多位專家老師請教,通過改善環境衛生以及使用藥物,有了一定效果,但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我想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寧夏種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獸醫繁育組主管周德龍告訴記者。
恰巧在開班第一天,寧夏農林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寧夏肉牛疫病預警與防治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王建東,就帶來了關于肉牛疾病防治與診斷技術的授課內容。“無論何種原因引起腹瀉,發病犢牛的臨床表現大多是一致的,具體可以分為由大腸桿菌引起、沙門氏菌引起、病毒性引起等情況……”王建東的課吸引學員認真聆聽。
另外,春季是寄生蟲病高發期,在周德龍所在的養殖基地,肉牛因為該病脫毛嚴重,而他尚未系統地請教過專家。周德龍注意到,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研究員張繼瑜會專門講授牛寄生蟲病及藥物防控新趨勢,他對此非常期待。
此次研修班由寧夏農林科學院動物科學研究所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動物疾控中心、同心縣科技局、同心縣農業農村局承辦,邀請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山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楊宏軍,世界牛病學會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國農業大學研究員韓博等專家,對全區相關行業領域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和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
王建東介紹,研修班聚焦健康養殖與疾病預警兩大主題,圍繞多個內容展開,希望能夠促進技術人員掌握國內外先進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理念,提升牧場數據分析與智慧化管理水平,推動畜牧獸醫標準體系完善,形成“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可復制推廣模式,共筑寧夏畜牧業美好未來。
“治得好,不如防得好。”寧夏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寧夏動物疫病凈化創新團隊帶頭人王曉亮表示,當前,疾病防控和健康養殖以及標準化的推廣仍是制約養牛效益的核心風險,主辦方利用這次培訓做好春耕備耕技術儲備,非常有必要。
(科技日報記者王迎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