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2月17日,《關于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示范與生產服務體系作用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北京發布。據悉,方案提出在未來3到5年內,將完善北京市的農業科技和生產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效果和聯農帶農作用,有效支撐都市型現代農業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發展。
此方案由北京市農業農村局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聯合發布。《方案》制定了八項行動作為重點任務,涵蓋從品種更新到智慧農業等多個方面。首先是品種更新換代行動,聚焦糧食作物、蔬菜、林果等領域,通過“研發轉化—引進示范—推廣應用”的模式,篩選并推廣高產優質品種。其次是土壤改良與質量提升行動,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建設“兩高一智”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等。此外,還包括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蔬菜產業提升行動、土特產品及地理標志產品品質及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綠色低碳農業提升行動、景觀休閑與城市農業提升行動以及智慧農業提升行動。
《方案》還強調兩大平臺建設,即科技咨詢培訓平臺和科技服務管理平臺。前者將整合專家資源,提供全天候的技術指導服務,并通過線上直播、線下培訓等方式,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骨干人員的素質;后者將形成科技示范服務數據“一張網”,搭建科技示范服務管理“一盤棋”,創建科技示范服務評價“一本賬”,暢通科技示范服務途徑“一公里”,實現業務全流程數字化管理。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對接正是落實《方案》的一個縮影,促進了企業與科研機構的精準合作,企業也有了切實可行的技術路徑。未來,依托‘八項行動’‘兩大平臺’,全市還將陸續涌現出更多‘榫卯’式精準對接服務,讓科技成果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