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涵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從“氣吞山河”的海上大型絞吸疏浚裝備,到矗立于天際的風力發電機,隨著上海企業“科技出?!钡捻椖坎粩嘣黾?,一大批先進裝備、綠色裝備正在全球遍地開花。近日,科技日報記者走訪了相關企業。
“新海鯊”輪中東顯身手,彰顯“大國重器”硬核實力
進入上海浦東新區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航局”)的疏浚展示館,仿佛進入一條時光隧道,驅泥引河龍、海龍號、“新海龍”號、“新海豹”號、航浚“6008”輪等功勛船舶模型將清末到如今120年來上航局改革發展歷程和民族疏浚產業振興之路鮮活地勾勒出來。
今天的上航局,已成為中國疏浚行業科技出口和產業升級的代表,從秘魯錢凱灣疏浚項目,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深水港工程,再到斯里蘭卡科倫坡港口城項目、馬來西亞巴生西港工程等,都能看到上航局高端裝備的身影。比如,其參與研發的全新一代超大型自航絞吸式挖泥船“新海鯊”輪,如今正在中東地區的疏浚工程中大展身手,開展人工島的吹填作業。
技術創新是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據了解,“新海鯊”輪采用柔性鋼樁、大功率絞刀挖掘系統,具有最強巖石挖掘和長距離輸送能力,以及高度自治和高海況適應能力,已攻克了挖掘破碎、可靠定位、遠距輸送、總裝集成等設計制造核心難題。
“ ‘新海鯊’輪每小時能疏浚約6000立方米巖土,性能指標超過亞洲現役同類船舶;同時通過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實現了智能疏浚決策?!敝薪簧虾:降谰钟邢薰靖笨偨浝怼⒖偣こ處燁櫽陆榻B,研發團隊將自動化控制系統與人工智能結合,通過AI將上航局所積累的大量疏浚參數進行組合,大大提升了“新海鯊”輪的施工效率。“中東這家業主在第一項工程完工后,立刻跟我們簽署了第二項工程。”顧勇說。
通過高端裝備出口、技術服務輸出和國際工程承包等貿易模式,上航局目前已承建了多個大型海外疏浚工程,實現了疏浚裝備從“引進消化-國輪國造-科技出海-產業升級”的跨越發展。下一步,上航局將布局全球首艘清潔能源動力耙吸挖泥船“新海鱘”輪“征戰”海外市場。據了解,“新海鱘”輪填補了我國LNG動力在疏浚行業應用的空白,其在LNG模式下,能夠減少80%的氮氧化物及20%的二氧化碳排放,消除硫氧化物及顆粒物的排放,在船舶性能、環保指標、技術水平上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乘“一帶一路”東風,電氣風電拓“出海”之路
在克羅地亞西部亞得里亞海沿岸小城塞尼城外,39臺白色的風力發電機矗立在蒼翠的群山之巔,徐徐轉動間,將清潔綠色電能源源不斷地輸送到8公里外的克羅地亞國家電網。這些由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風電”)研制的風力發電機組,每年可貢獻約5.3億度綠色電力。
電氣風電憑借技術創新,在風電產品的研發、制造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其產品已成功進入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市場。除了上文提及的在克羅地亞的156兆瓦陸上風電項目,電氣風電在韓國市場創新商業模式,于2023年與韓國曉星集團、韓國Corio發電公司簽訂兩個韓國海上風電項目風機銷售合同。項目總容量144兆瓦,采用電氣風電海神平臺機組。
“預計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電氣風電將向韓國海上風電項目供應中國生產的風電機組?!鄙虾k姎怙L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向楠介紹,為配合韓國的風電項目本地化供應鏈訴求,未來電氣風電還會授權合資公司在韓國生產風機,同時進行產品技術的轉讓授權。電氣風電在越南、印尼等市場也取得了風電項目的突破。2024年年初,電氣風電拿下了越南、印尼等國家的風電項目訂單,計劃今年完成部分訂單的交付工作。
電氣風電在出海的摸索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王勇表示,中國風電企業要不斷提升包括核心技術、有競爭力的產品、適配的營銷和商業模式、高質量的項目履約等軟硬實力在內的經營管理能力,同時也要提升三項國際化特別需要的能力,“只有建立國際化思維模式、全球化的組織文化體系,以及真正‘以客戶為中心’并深入落地,企業的能力、產業的能級才能實現大躍升?!?/p>
據了解,2024年電氣風電的海外中標量達到了1GW(十億瓦特)左右,海外業務占其整個營收的比例在15%左右。未來電氣風電將主要服務國家戰略,以“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為重點的市場開拓對象?!拔覀円厌槍M馐袌鲋贫艘恍┒ㄖ苹呗?,根據不同國家和市場的特點,因地制宜推進,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眲⑾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