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2024年,重慶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預計為2.6%、提高0.12%,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6年穩居西部首位、全國第七。2月19日,2025年重慶市科技工作會議召開,一系列數字彰顯了重慶在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圍繞“416”科技創新布局,強化支撐“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重慶從重大平臺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積極作為,使科技創新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變量。
“截至2024年年底,實驗室建成投用高能級科研平臺8個,自主實施科研項目45項,集中發布原創成果13項?!弊鳛橹貞c四大實驗室中首個掛牌的實驗室,金鳳實驗室副主任徐輝表示,今年將聚焦核心重大疾病的下一代診斷,實施病理表型組學科學計劃,突破關鍵技術,搶占精準診斷科技創新制高點。
金鳳實驗室是重慶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建設的一個縮影。
去年金鳳實驗室批復運行,重慶市全國重點實驗室增至11個。超瞬態、分布孔徑深空探測雷達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推進。今年將推進嘉陵江實驗室、明月湖實驗室掛牌,啟動籌建廣陽灣實驗室,并加快建設高校前沿技術交叉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元宇宙、具身智能、生物制造等新領域新方向布局建設一批市級科技平臺。
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速融合。去年重慶獲批11項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今年將聚焦量子科技、腦機接口等前沿技術,實施基礎研究引領計劃、顛覆性技術突破計劃。圍繞產業發展重大技術需求,持續實施重大(重點)科技專項,推動人工智能、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啟動實施“AI+”科技創新行動,積極培育未來醫學、低空經濟、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
2025年,重慶力爭全市研發投入強度2.73%以上,基礎研究投入占比7%,研發人員超過26萬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5件。
“今年我們將推動全市科技創新全面成型起勢、全面提質增效,打造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提供更加強勁的動力源。”重慶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明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