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崔爽
記者12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為推動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國銅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明顯提升。銅原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力爭國內銅礦資源量增長5%—10%,再生銅回收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升,突破一批銅資源綠色高效開發利用關鍵工藝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能力明顯增強;培育一批銅產業優質企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銅產業有力支撐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精煉銅、銅加工材產量2024年均位列世界第一,產業規模增長迅速,技術水平也不斷提升,氧氣底吹煉銅、“雙側吹”+多強頂吹連續煉銅等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出全球最大的單臺套底吹爐、側吹爐生產裝備。
與此同時,上述負責人指出,產業發展還面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亟需加快推進產業技術升級改造,提升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出臺《實施方案》,旨在充分發揮我國銅產業基礎好、市場規模大等優勢,加快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
《實施方案》明確了資源保障、技術創新、結構調整、綠色智能轉型等重點任務。一是強化國內原料保障基礎,推動國內增儲上產,鼓勵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強化二次資源回收利用。二是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新建礦銅冶煉項目原則上需配套相應比例的權益銅精礦產能,支持培育銅精深加工產業先進制造業集群。三是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研究建立銅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快綠色低碳智能采選、低品位難選礦高效選礦等礦山采選技術攻關。四是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建設一批達到環??冃級水平的標桿企業,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與銅行業的融合應用。五是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融入全球銅產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平。
在提升產業創新能力方面,《實施方案》提出,完善創新體系,研究建立銅產業創新中心,支持銅資源開發、生產應用、測試評價等相關創新平臺建設;加快綠色低碳智能采選、低品位難選礦高效選礦等礦山采選技術攻關,開展高性能銅合金材料制備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研制新一代連鑄連軋精密銅管生產線等關鍵裝備。在推動產業綠色化智能化發展方面,支持綠色化改造升級,建設一批綠色礦山、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推廣一批節能低碳技術;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大力推動人工智能(AI)技術與銅行業的融合應用。
《實施方案》同時明確,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關鍵領域需求,重點培育銅產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