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新春的遼南大地寒意未褪,大連普蘭店區四平街道的櫻桃大棚內卻暖意融融。一簇簇瑪瑙般的櫻桃果綴滿枝頭,空氣中浮動著清甜的果香。2月10日清晨,天還未大亮,大連貴耀農業合作社理事長于貴耀已帶著村民在大棚里忙碌?!霸儆邪雮€月,大量‘美早’櫻桃就能集中上市了,今年訂單比去年多了三成!來自上海、嘉興和京東的客戶訂單也順利簽約了。”他擦拭著額頭的汗珠,笑容里滿是期待。
這個曾經以玉米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鄉鎮,正因一顆顆櫻桃蝶變為鄉村振興的“金果子”,化身為“遼南大櫻桃第一鄉”。而于貴耀,正是托起這片“櫻桃紅”的致富帶頭人。
致富“領頭雁” 櫻桃銷路暢
從大連市區驅車一百余公里抵達普蘭店區四平街道,在大連貴耀智慧農業示范基地,于貴耀熱情地招待記者參觀櫻桃大棚。
“這紅彤彤的大櫻桃就像孩子一樣嬌貴,要用心呵護?!币谎弁?,溫棚內一株株櫻桃樹挺拔而立,于貴耀一邊介紹,一邊精心打理著枝椏。
在四平街道百姓眼中,80后于貴耀是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領頭雁”,也是解決各類櫻桃種植技術難題,將小樹苗做成大產業的“能人?!?/p>
2019年,貴耀踏上回鄉創業之路,這條路,充滿希望卻也荊棘密布。
“櫻桃好吃樹難栽,掌握技術是關鍵。最忙的時候,我每天都要進十幾個櫻桃大棚?!庇谫F耀向記者感慨。日復一日,于貴耀的身影穿梭于田間地頭,幫農民解決櫻桃栽種過程中的技術難題。
2021年,種植戶王振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140米大棚,栽了96棵“美早”櫻桃樹,由于不懂技術,造成花期大量落花落葉,整棚櫻桃樹瀕臨死亡。于貴耀得知情況后,幫他出了一套“生根+葉面+純氮液”的拯救方案,又安排技術員給樹做了一次重剪。經過4個月的修整,96棵樹枝繁葉茂、勃勃生機,減少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讓大櫻桃“走出去”,光解決技術難題還不夠,壯大產業才是農民進一步提高收入的出路。為此,于貴耀每年春夏兩季都舉辦“誠意惠農 科技優選”惠民周活動,團結各方力量,幫助種植戶解決技術難、資金難、銷售難等難題。幾年來,合作社累計幫助農戶協調貸款5000萬元,推動四平街道櫻桃產業發展。
產業壯大了,種植戶心里樂開了花,可要將櫻桃產業做大做強,必須要延伸設施大櫻桃產業鏈,在果品把控上下功夫。2022年,合作社策劃成立了分揀中心、包裝中心、銷售中心,四平大櫻桃的品質得到了客商的一致認可,品質成就口碑,當地櫻桃的銷路越來越順暢。
更讓村民驚嘆的是“櫻桃+電商”的魔力。2023年,于貴耀搭上直播快車,聘請專業團隊打造“四平櫻桃”品牌,線上銷售額占比從10%躍升至40%。
科技賦能“櫻桃革命” 小果子藏著大智慧
溫棚內,物聯網傳感器實時監測著溫度、濕度、光照,水肥一體化設備精準施肥?!耙郧翱拷涷灴刻斐燥垼F在靠數據!”于貴耀點開手機APP,大棚環境參數一目了然。他與大連市農科院合作開發的“櫻桃生長模型”,能夠提供大櫻桃整個生長周期所需要的光、水、氣、肥等數據,精準指導生產。
目前,示范基地共有8座智慧暖棚,每個暖棚都配備了由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大棚智能控溫儀、小型氣象站、墑情站、土壤監測儀、空氣監測儀與智慧屏等智能硬件產品組成的智慧農業系統,在科學進行空氣、土壤監測,智能放風,智能控溫,自動遮陽,自動打藥,水肥一體等數字化、機械化、智能化管理的同時,還能實現園區內蟲情、孢子、氣象、墑情、灌溉、苗情、災情等環節的全方位管理,對提高櫻桃產量與品質、降低人力成本、增強產業競爭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些智能設備中,值得一提的是氣象站和墑情站,作為智慧農業系統的重要一環,通過農業氣象站和墑情站可以實時監測各種氣象要素和土壤要素信息,對于寒潮、大風等惡劣天氣第一時間知曉,并及時采取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惡劣天氣帶來的損失。通過對氣象站監測數據的分析,逐漸優化種植AI生長模型,引導農戶科學種植和自動化灌溉施肥,從而增加櫻桃產量。
“我們還有一套產品溯源系統,可以做到一樹一碼。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準確了解農產品從種植到銷售全過程的信息,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消費者通過掃碼就能知道櫻桃從哪棵樹產出和這棵樹的整個管理過程,我們也可以知道是哪里的消費者購買了我們的櫻桃。”于貴耀介紹。
如今,四平街道有櫻桃設施大棚3750余座,年產量約800萬斤,年產值達5億元,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大連大櫻桃”地理標志使用授權。
新春的櫻桃大棚里,紅果映照著笑臉,科技浸潤著田野,鄉村振興的“春天故事”愈發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