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韓榮
提到春運,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瞬間就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密密麻麻的人群組成浩浩蕩蕩的“出行大軍”,向著家的方向奔涌。
然而,在平安春運的背后,卻有無數個扎根一線旅途的“守護者”。在國鐵太原局太原車輛段,就有這樣一支列車“安全衛士”在默默前行。
“拿上被褥、水壺,今晚22時出發。”1月21日17時,太原車輛段太原運用車間副主任梁永勝在值班室接到試運轉調度命令后,立即通知乘務員高超和岳愛國進行出發前的各項準備。
夜色漸暗,一列列檢修好待試跑的列車靜靜停在鐵軌之上,等待發車。為了保障旅客出行安全,今年太原車輛段加強了客車全面檢修,并要求充分做好試驗運行,保證每輛旅客列車的可靠性。
當日18時,高超準時來到出乘室,做出發前的最后準備。這次,他和同事岳愛國接到的任務是搭乘由太原開往大同的“試運轉”列車。
高超介紹,客車運行到一定里程或年限,需要按規定大修,大修完成后、編掛正式運行前,必須通過試運轉運行,確保車輛狀態良好。
“我們今天乘坐的這趟55202次‘試運轉’列車,掛15輛車廂。其中有8個‘新段修’需要格外注意?!备叱贿呎硌b備,一邊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所謂“新段修”,即對列車車輛全面檢查與修理,涵蓋供電、空調、集便器、座椅、輪對等諸多關鍵設施設備,然后重新組裝上線。白天鐵路運輸繁忙,“試運轉”列車只能選擇在深夜悄然啟程。
準備工具如同籌備一場精細的“手術”,需要高超熟練地打開柜子,逐一清點。“尾燈、紅燈、管鉗、錘子……這些都必不可少,零零碎碎加起來有50多斤重?!备叱f。
19時45分,“試車員”們仔細核對后準備出乘。走在滿是石子的崎嶇路上,拎著工具箱的高超不一會兒便氣喘吁吁,20分鐘后他才走到今晚要“試運轉”的列車車廂旁。只見他麻利地插旗、測試尾燈、封鎖車門……穿梭在車廂之間,爬上爬下,不一會兒,豆大的汗珠便布滿了他的額頭。
22點整,列車緩緩啟動,駛入夜色之中。由于“試運轉”列車由不同型號的車型混編組成,無法集中供電,車廂內一片漆黑,“試跑員”來回巡檢的手電光是車內唯一的光源。
今年59歲的岳愛國是一名鐵路“老兵”,他一邊巡檢,一邊提醒記者小心腳下。“車廂里面沒有電,依靠手電看設備的同時,還要手摸、耳聽,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微之處?!?/p>
走到一處車廂開端時,岳愛國向記者介紹,這里最需要注意的是車軸的軸溫?!懊慨斪叩竭@里,我都要仔細聽聽是否有雜音,如果是有節奏的‘咔嚓咔嚓’,就說明有問題?!?/p>
在岳愛國看來,“試運轉”列車上沒有旅客、沒有列車員,更沒有明確的到站時刻點,像是一場“探險露營”。開行期間,乘務員必須備足食物、睡袋等“露營”用品。不止如此,由于“試運轉”列車是試驗性質的運行,每3小時乘務員便要全車巡視一次,晚上和同事輪流休息?!捌鋵崳X的時候我們也有半個耳朵在‘值班’,心里還需繃緊一根弦。因為我們不只為這趟運行負責,更要多探查‘隱蔽風險’,為之后乘坐這趟車的每一位旅客安全負責?!痹缾蹏f。
為了在冬天有效御寒,高超為自己購入了一雙羽絨高筒靴。“這是我在視頻直播里看到的,東北那邊冬捕也穿這個,穿上它就沒那么冷了?!备叱χf。
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鐵路工作逐漸被機器替代,但是試運轉工作環境如此艱苦為何還需要有人來干?
在高超看來,為了充分確保列車運行安全,需要人工以最真實的列車運行狀態去試驗和檢測,確保車輪整體檢修質量及匹配良好,其他所有檢測手段都不能完全代替試運轉環節。
國鐵太原局太原車輛段專職“試跑員”團隊僅有4人,兩人一組,平均每月執行4次試跑任務,每次行程持續3天左右。而春運期間,列車運行頻次急劇增加,他們迎來了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時段,最多時一個月要完成8次任務。
“‘試運轉’列車冬天最冷到零下十幾攝氏度,夏天最熱時車廂內有40多攝氏度,雖然很艱苦,但鐵路人應該有這樣的擔當?!备叱f。夜色中,記者看到微弱的手電筒光猶如熒光般閃爍并上下舞動,而高超則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向昏暗的車廂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