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紅梅吐蕊,碧波蕩漾,立春后重慶兩江新區明月湖一片春意盎然,吸引了不少重慶市民前來游玩。而此地還有另一重身份——兩江協同創新區。作為聚集著50余家高端新型研發機構、31個院士團隊的科創高地,春節后一上班就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這里再換個數值試一試,就要和車企具體討論技術方案了。”元宵節前,科技日報記者來到兩江協同創新區的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北理工重慶中心”),遇到高級工程師高峰正和團隊討論技術問題。
解決產業技術所急
作為北理工重慶中心孵化的創業公司——數元道科技的首席研究員,高峰及其團隊不斷探索國產化材料建模軟件研發。他們研發的國內首款數智化材料建模系統MatFavorr,為汽車碰撞安全仿真提供不同材料的卡片數據,實現了進口軟件替代。
“整車碰撞中,零件面臨著應變速率、應力狀態復雜等問題,每次碰撞涉及數以千計的部件,不僅連接關系復雜,而且連接形式多樣。”高峰介紹,由于整車碰撞變形與斷裂仿真涉及到的力學理論與工況非常復雜,因此技術門檻相當高,該領域目前正被國外軟件牢牢占據。
MatFavor集成了高峰及其團隊苦心研究的20余項核心技術。該系統將材料卡片開發周期從20天縮短至2天,鑄鋁、塑料、玻璃等特殊材料仿真精度提升超過20%,解決了材料建模周期長、精度低、費用高的三大難題。該系統已于2024年10月正式發布,目前已應用于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的整車碰撞仿真中。
“公司每年都會在市場調研后進行技術布局,為的就是解決企業、產業發展的燃眉之急。”高峰說,今年,團隊還將重點攻關汽車生產中不同部位金屬材料、玻璃材料、復合材料的連接仿真模擬技術難題。“看著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夠切實地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心里很自豪。”他說。
新型高溫高強TC4、Ti2AlNb鈦合金板箔材,國產復合精度光固化3D打印技術,全球首款鎂二次電池安時級電芯……如今,明月湖已涌現出不少令人矚目的研發成果,成為了產業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集聚地。
構建科創生態閉環
走進明月湖智能產業科創基地,這里忙碌而熱鬧。作為開展硬科技創業的平臺,基地里聚集著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的百余個創業團隊。
作為基地孵化的“00后”創業公司,重慶致行未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致行未來”)致力于研發下一代出行工具的初創團隊。今年1月,該公司剛獲得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提供的100萬元支持。
“創業研發就是我們的生活。”團隊領頭人王世杰說,團隊研發的電動露營車具有獨創專利的全地形運載能力,不僅可以負載300斤重物上15度的斜坡,還能實現智能控速和翻越多變復雜的戶外地形。目前,他們的產品已在國內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今年還準備開拓海外市場。
明月湖智能產業科創基地聚焦“智能化+新能源”,構建“人才-創新-產業-資本”的科創生態閉環,開展硬科技企業“0-1”的培育、孵化與投資。今年,該基地已有9個項目獲得重慶市種子投資基金,獲投資金達1190萬元。
“截至目前,兩江協同創新區已搭建150余個各類創新平臺,促進660余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累計實施1040項院企技術攻關項目,服務重慶近200家企業。”兩江協同創新區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孫陽表示,今年兩江協同創新區將加速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積極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創業+社交+生活”一體化國際創業社區,加快打造產業創新高地和新質生產力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