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張卓
春節假期剛過,在甘肅天水,由甘肅天隴鐵路有限公司建設,中鐵城投集團牽頭,中鐵二局參建的天隴鐵路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機器轟鳴,建設人員全力推進復工復產,力爭實現蛇年“開門紅”。
天隴鐵路本線新建正線全長208.207公里,其中橋隧比89.88%。除橋隧占比高、投資大以外,沿線地質地貌復雜,滑坡、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等地質問題突出,且兩次翻越秦嶺,最高海拔高差達1200多米等問題,均給天隴鐵路建設帶來諸多現實困難。
由中鐵二局參建的天隴鐵路管段隧道工程占比高達89%,施工的柳林隧道不良地質風險較高,隧道洞身位于中等富水段,最大涌水量高達20462立方米/天,相當于12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施工的特長新麥積山隧道下穿多處淺埋溝谷,2座特長隧道隧址又分別位于國家級森林公園、一級水源保護地沿線,環境保護要求等級高,施工存在較大難度。
“今年工期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等挑戰,既要保障返崗人員途中安全,又要做好復工部署工作,為盡快實現復產達產,高質量建設好天隴鐵路,項目部始終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現場’的理念,嚴格監管施工動態,現場協調解決問題,配齊、配強人機物等要素,全力推進并統籌做好復工復產準備工作。”中鐵二局天隴鐵路Ⅰ標四分部負責人金鑫說。
同時,為順利實現復工復產并迅速掀起大干氛圍,該項目部還多措并舉,一手抓安全、一手抓復工,切實保障項目生產推進平穩有序。組織召開復工復產專題會議,引導職工迅速收心歸位、進入狀態;組織開展節后安全隱患大排查,通過自查自糾,排除各施工點安全隱患;組織開展后續施工計劃全面梳理,超前謀劃,優化資源配置,為項目按期完工打下堅實基礎。
截至目前,項目部全體管理人員78人均已到崗,現場施工作業人員到崗258人,大型設備41臺配套。橋梁鉆孔灌注樁已全面復工,2座隧道5個洞口已陸續復工復產,現場安全質量可控,項目部建設正高效有序穩步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