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韋秋瑩
2月8日,廣西召開2025年全區科技工作會議。會議總結2024年工作進展成效,研究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會議指出,2024年是廣西科技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科技委成立,科技領導和管理體制實現系統性重構、整體性重塑,全區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51.79%,比上年增加2.5個百分點,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廣西參與的5項優秀科技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涌現出我國首條民用航空子午線輪胎等十大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位居西部地區第四位;高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占全區總量28%左右。
同時,廣西全年技術合同成交額超800億元,同比增長約20%;新產業新產品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50%,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2%,新備案專利產品增長74%;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79件,同比增長14%,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驗收通過非基金項目570項,新增利稅8.45億元,新增銷售收入150.82億元;入選長江學者、國家優青等各類國家級人才18人。
會議強調,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落實全區科技大會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廣西的起步之年。廣西將聚焦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強化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以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廣西為總目標,著力抓好重點產業和“人工智能+”應用的科技創新攻關。同時,廣西將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科技金融提升發展,深化國內外科技開放合作。
2025年,廣西將啟動實施產業鏈創新科技重大專項10項,攻關100項以上關鍵技術;實施30項以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建設10個重大中試平臺、3家自治區實驗室、5家自治區綜合領域類技術創新中心,向國家推薦備案高新技術企業1300家以上,引育高層次人才及團隊7人(個)以上,選派50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爭取實現全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提供有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