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2月7日,廈門市海滄區光學產業技術服務平臺揭牌成立。
作為廈門首個光學產業技術服務平臺,該平臺由海滄區科技和工信商務局、惠新(廈門)科技創新研究院、廈門眼鏡協會、海滄區新陽街道和東孚街道五方共建,搭建了由廣東省季華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等機構組成的技術服務團隊,將致力于整合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資源,助力企業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學技術,推動光學產業轉型升級。
廣東省季華實驗室副主任李賀軍表示,技術服務團隊為企業解決日常生產研發遇到的問題,希望借助海滄區光學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協助更多企業獲取前沿技術,站在產業發展前端。
海滄區光學眼鏡產業是廈門眼鏡制造企業的主力軍,以生產太陽鏡、眼鏡架為主導產品,配套生產眼鏡鏡片、老視鏡、防藍光眼鏡、安全眼鏡和加工眼鏡零部件,眼鏡產品門類齊全,產業鏈較為完整。全區聚集眼鏡生產企業約50家,規上光學眼鏡企業14家,其中產值上億元企業5家,產值年增長率兩位數以上的企業有8家。目前,多數企業正在探索技術創新、轉型升級、產品迭代,迫切需要政府搭建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產學研成果轉化對接、高端技術人才引進等服務。
“搭建光學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對我們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艾普光學科技(廈門)有限公司運營副總經理許世珠表示,通過光學產業技術服務平臺,可以輕松對接國內高端研究服務機構,在產品創新、模式創新等方面形成突破。
未來,平臺將常態化開展企業科研需求與供給對接服務,為企業精準匹配技術專家、科研團隊,推動產學研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