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張怡 吳哲慧
春節前夕,景德鎮十余名能工巧匠們正聚集在一起,加班加點地設計、制作一件特殊的陶瓷藝術作品——“春碗”。2025年春節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為此,景德鎮圍繞春節元素、年俗活動、“春節”申遺成功等專門創作了一件陶瓷大碗作為紀念,讓人們在歡度佳節的同時,深刻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2024年12月4日,春節申遺成功。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為世界第一,我們對此深感鼓舞。景德鎮作為享譽世界的千年瓷都,就想用特色鮮明的陶瓷語言來表達對春節申遺成功的祝賀。”景德鎮市文旅局黨組成員、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主任余紅生說。
隨即,景德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多次研究調度,第一時間發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以及相關基地、高校,積極開展創意設計。各界踴躍參與,亮出絕活,短短幾天時間就形成了30多個獨具創意的設計方案。而其中之一,便是這款“春碗”。
“春碗”口徑達1米、高度56厘米,整體以正德碗為造型,以祝賀春節申遺成功為主題,通過青花、粉彩、雕刻以及描金工藝,將傳統春節元素巧妙結合于正德碗之上。不同字體的五個“福”字,傳遞了五福臨門的祝福;舞龍、舞獅,孩童嬉鬧放鞭炮、煙花,中國結與燈籠高掛等年俗場景,更是展現了春節的喜慶氣氛和非遺習俗的魅力。
為保證作品在規定時間內高質量完成,此次“春碗”的制作由十余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共同參與。“春碗”制作負責人、江西省“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特大件制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江中告訴記者,由于時間緊,氣候寒冷,大件瓷器燒制時間長,他們來不及等泥坯自然干燥,在提前制作了13個泥坯的準備下,通過人為干預快速干燥,最后拿到了3個有效泥坯,而后,繪畫、雕刻等多個工序同步進行。“因為碗的底芯上設計了一幅2025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春節聯歡晚會(以下簡稱‘總臺春晚’)主標識,在畫的時候,需要搭起架子,人趴在上面去畫。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個人同時圍在一起繪制,大家在工作中相互協調配合,最終,從繪畫開始到成功燒制出第一件作品僅花費十天時間。”吳江中說。
“景德鎮有很多技藝精湛的工匠,此次我有幸來承擔‘春碗’的制作,感到十分榮幸和自豪。”吳江中表示,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通過陶瓷這一載體來體現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對景德鎮陶瓷文化的推廣,對于全世界人民進一步認識、了解、喜愛中華文化也是重要的一步。“春碗”上總臺春晚,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