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1月22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啟動會,旨在統籌推動養老服務立法工作,通過立法著力解決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長期照護等養老服務領域難題,推動建立健全分級分類、普惠可及、覆蓋城鄉、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服務體系。
據了解,截至2023年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494.8萬,占常住人口的22.6%,已經邁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按現有人口結構推算,預計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這一比例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據介紹,《條例》將重點圍繞設施規劃與建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養老服務、醫養結合、“老老人”及失能失智老年人服務、養老服務人員、養老服務產業、扶持與保障、監督管理、法律責任等內容,完善政策法規體系,促進北京市養老服務事業和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北京市民政局局長佟立志介紹,當前,養老服務仍存在養老相關主體責任邊界不夠清晰、養老服務資源配置不合理、失能失智照護服務供給不足、安全監管存在短板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中,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的長期照護是本市養老服務領域的剛性需求,是社會各方面普遍關注的焦點和難點。立法過程中,將加強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需求調研,集中資源和力量,重點從完善養老服務資源供給體系、做好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等方面提出有針對性的制度措施,切實守住養老民生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