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恒飛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政策包錨定‘創新浙江’建設,重點要打開3個通道,即企業參與通道、人才流動通道、人工智能轉化通道。”1月23日,在杭州召開的浙江省2025年經濟政策新聞發布會上,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周向軍介紹。
自2022年起,浙江省政府已連續三年在年初向社會發布全年經濟政策安排。浙江省2025年經濟政策延續以往“8個政策包+4張要素保障清單”的框架,省級財政資金達1042億元。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5年,浙江財政科技投入將超1000億元,其中省財政預算安排202.7億元。同時,浙江省財政預算安排161.2億元形成先進制造業政策包,加快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建設“人工智能+”場景
歲末年初,云深處、宇樹科技、深度求索等6家杭州科技企業被科技觀察者稱為“杭州六小龍”。其中,活躍在人工智能產業賽道的企業占比頗高。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杜旭亮表示:“‘杭州六小龍’引起關注,是浙江人工智能工作的一大收獲。新的一年,浙江將以更大力度支持人工智能發展,力爭打造成為全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
為實現這一目標,2025年,浙江將加快構建新型算力體系,聚焦“算力強省”建設,進一步推動存量算力設施改造升級,集約化布局建設5個萬卡智算集群,力爭2025年全省算力規模超過100EFlops。
據發布會上透露,《浙江省“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將在近期出臺,鼓勵地方政府、領軍企業、行業協會和專業服務機構加大人工智能場景開放,促進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根據當天發布的先進制造業政策包,浙江2025年將聚焦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等賽道,開展攻堅任務揭榜掛帥,加速未來產業領域前沿技術落地,梯次培育未來產業,打造未來產業標志性產品(場景)50個。
杜旭亮介紹:“浙江會出臺智能券專項政策,對人工智能企業使用算力、語料、模型成本提供一定比例補貼,顯著降低浙江省人工智能企業發展成本,助力企業輕裝上陣。”
強化新質生產力科技供給
近日,《關于加快建設創新浙江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出臺,提出適度超前布局創新基礎設施,強化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底座支撐。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2025年,浙江要適度超前布局大科學裝置、大模型,高質高效實施科創強基項目180項以上、年度投資500億元以上。
“2025年,浙江省科技系統將健全‘成果池’‘安心池’‘政策池’‘資金池’‘風險池’聯動機制,面向中小企業大力推廣‘先用后轉’模式。”浙江省科技廳廳長高鷹忠介紹。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2025年經濟政策聚焦對經濟發展有牽引性、帶動性、引領性的關鍵平臺、關鍵產業、關鍵項目,同時對中小企業給予充分關注。
2025年,浙江深入實施“415X”先進制造集群培育工程過程中,將聚焦中小企業,計劃新增無還本續貸4000億元左右,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0家。
浙江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省地方金融局副局長陳姝介紹,浙江省金融系統今年會完善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體系,發揮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作用,力爭科技服務業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浙江以政策一致性,推動部門聯動、緊密協同,一切圍著企業群眾轉,要充分發揮經濟政策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最大程度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周向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