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賴紫軒
1月22日凌晨4時20分,一輛4C接觸網檢測車返回至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供電段南昌東供電工區軌道車庫,結束為期20多天的杭昌高鐵、昌福高鐵、京港高鐵安九段等多條高鐵線路檢測之旅。
4C接觸網檢測車,車頂有30個2500萬像素的高清智能攝像頭,組成接觸網懸掛狀態監測系統,大家一般稱其為“智慧眼”,每次巡檢時以80km/h的速度對接觸網進行全方位、全截面、無死角的立體式拍攝、測量接觸網的支撐裝置、接觸懸掛和零部件,再輔以智能和人工分析,任何一處接觸網的設備隱患都逃不出它的“火眼金睛”。
“4C接觸網檢測車的工作效率特別高,以往需要30人步行巡視1個月才能檢查完的設備,現在只需要1周就可以完成,并且每個螺栓、線夾等細小零件都能看得清,可以徹底消除人工因距離過遠或視野盲區導致漏檢的情況。”接觸網工黃巍鵬介紹說。
檢測時,4C接觸網檢測車車頂的LED頻閃補償光源會發出一段一段的閃光,監控屏幕上出現沿途接觸網部件的圖像,這些數據會同時上傳至系統終端,檢測分析中心的監測分析員可以通過系統隨時調用現場圖片進行檢查,針對性安排維修施工作業計劃,保障接觸網設備運行安全可靠。
“為保障春運期間鐵路供電設備正常運行,我們利用4C檢測車開展為期20多天的接觸網設備技術狀態周期性檢測,排查接觸網設備‘松脫卡磨斷’等一系列隱患。”黃巍鵬正在對4C數據進行檢查匯總、拷貝。
在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供電段的檢測分析中心,監測分析員正在比對分析。4C接觸網檢測車此次拍攝了近1000萬張高清照片,針對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目前,監測分析員開始使用4C最新的智能識別系統,每秒能夠識別約100個接觸網零部件,并能對接觸網設備松、脫、卡、磨等7大類1290種缺陷進行智能識別。
“以往要靠人工對圖片進行比對,檢查出設備隱患,現在只需要等待系統彈出警告窗口,再進行人工復核就行。”監測分析員饒菁菁說。
4C智能分析系統的分析效率是傳統人工的20倍以上,檢查出的接觸網異常狀態數量遠遠超過傳統人工分析結果,經過現場檢查和維修確認,準確率大于95%,發揮出缺陷精準定位、風險超前防范的作用,對接觸網設備狀態實施全覆蓋、全過程監測,隨時掌握管內鐵路供電設備安全和技術狀態,有力保障了春運旅客列車正常出行。
(史俊男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