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劉勃
一種只有4人座,時速15公里左右的黃色敞篷小車,時常會出現在鐵道線上。這輛與火車相比外形迷你,顯得“憨厚可愛”的“小黃車”,你見過嗎?今天,科技日報記者帶著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種在鐵道線上行駛的“小黃車”。
1月17日下午,從嘉峪關市出發,沿著蘭新鐵路一路向西,經過近1個小時的車程,記者在蘭新鐵路K761公里處,見到了正在駕駛“小黃車”進行作業的鐵路探傷工們。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工務段探傷工許祿晟介紹:“這輛黃色敞篷小車其實是我們鐵路探傷工的專屬座駕,它的名字叫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主要由走行平臺、探頭、檢測系統、附屬系統組成,由4名職工分工操作。”
別看“小黃車”小,功能卻很強大,從鋼軌上駛過,鋼軌的“體檢”信息就被傳送至操作臺上的筆記本電腦中,檢測員盯控分析波形圖,就能發現隱藏在鋼軌內部的細小傷損。
與傳統鋼軌探傷方式相比較,探傷“小黃車”有幾個明顯優勢,它的左右輪上各有9個探傷通道,能夠全方位檢測鋼軌狀況。由于是電力系統驅動,它的檢測效率更高,兩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可以完成20多公里的鋼軌探傷任務,且只需4人便可進行探傷作業,節省了三分之一的勞動力。
與此同時,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實現了兩根鋼軌同時探傷,在保證探傷質量的前提下,跑出了春運鐵路設備檢修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