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1月15日深夜,記者驅車從鄂州市區出發,向東沿臨空大道轉入機場南路,約30分鐘后到達全球第四、亞洲首個、中國唯一的專業貨運樞紐機場——湖北鄂州花湖國際機場。
“轟……轟……”凌晨時分,行至機場附近,伴隨陣陣飛機轟鳴聲劃破夜空,一座燈火通明的現代航空“不夜城”映入眼簾。對接、領證、安檢,記者進入機場作業區,一架架貨機在機場東、西跑道次第著陸,一幅鏈接全球、夜行九州的花湖午夜物流圖正徐徐展開。
忙在后半夜
“繁忙時間在凌晨1點到5點。”順豐航空鄂州基地工作人員孫一丹說,與客運機場不同,貨運機場忙在后半夜,“窗口期”時間緊湊。當天凌晨,順豐自有航班105班,運輸貨物主要是牛羊肉等生鮮,以及物流快件。
走進機場轉運中心,上千名分揀員工陸續到達,部分拆板島位的傳送帶已在運轉。
孫一丹介紹,春節前正值貨流高峰期,綜合管理和后勤保障的同事們都趕來現場支援,確保所有貨物在飛機降落后2小時內分揀完。
凌晨1時30分開始,平均2分鐘就有1架載貨飛機起落,現場的“拖頭車”往返于倉庫和貨機之間越發繁忙,轟鳴聲不停。
隨后,機場開啟“東西雙跑道群降”運行模式,降落、滑行、穩穩停下,裝卸工人緊隨其上,卸下貨物運至分揀車間,系統自動分揀后再裝車登機。
卸車、理貨、打板、裝車……凌晨2時許,機場轉運中心達到高峰,分揀傳送帶高速運轉,分揀員工們也加快步伐。“貨物在10分鐘內可送上傳送帶,交給智慧分揀線,找到它們要去的城市。”分揀員徐輝說,通過自己的雙手,讓大大小小的新春禮物以最快速度到達目的地。
目前,花湖國際機場開航僅兩年多,便實現了“貨到花湖快”。2024年,該機場以31942班航班排名全國第三,增加21397班,增幅達202.91%,累計貨郵吞吐量已超過125萬噸。
快于硬科技
貨機從降落滑行到打開艙門,不超過10分鐘;一板重達1噸的貨物,最快不到2分鐘即被送上分揀線;52公里長的傳送帶上,快件以每秒2.7米的速度“沖刺奔跑”。在這里,一切人和物都在與時間賽跑,上演一幕幕極致的“快”。
“為什么貨機滑行,前面沒有黃色引導車和手持燈棒的機務引導員?”記者觀察后,提出疑問。
“是科技支撐了這里的高效運轉。”順豐鄂州樞紐系統管理高級工程師李孝軍說,機場跑道、停機位裝有數萬個感應器,貨機從降落開始全流程無須人員介入,根據系統需求自動配位。
作為貨運樞紐,該機場最核心的是“工”字形順豐轉運中心。建筑面積達75萬平方米,配有2.3萬臺分揀設備和長達52公里的傳送帶,整套分揀系統高峰時段每小時可處理28萬件貨物,單件貨物最快轉運分揀時間僅需5分鐘。
李孝軍介紹,順豐科技自主研發云鏡數字孿生平臺,實現從物理機場層到孿生機場層再到運營應用層的全面技術創新,已成功融入花湖國際機場的日常運營,覆蓋機場100%全貨機停機位分配,92%的運輸任務指派,100%的保障車輛排班。在效率提升上,航班分配工作耗時壓縮90%以上,車輛每日調度距離減少40%,總體時效提升約5%。
截至2024年底,花湖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內貨運航線55條,其中包括50個城市的“軸輻式”國內貨運航線網絡;累計開通國際貨運航線36條,覆蓋歐美、亞非和“一帶一路”合作伙伴航點40個,初步形成輻射五大洲、服務全世界的國際貨運航線網絡。
接近凌晨4時,記者離開機場。只聽見身后轟鳴聲更為緊密,貨機群起飛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