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宇航
1月10日,盡管珠穆朗瑪峰腳下的西藏自治區定日縣長所鄉古榮村寒風刺骨,但一股暖流卻在當地農牧民的心中涌動。當天,一支由西藏自治區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北金慈福公益基金會、成都市知遠公益服務中心及西藏楚風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組建的抗震救災工作隊,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黨組的統籌下,驅車500余公里,抵達古榮村安置點,緊鑼密鼓地為受災群眾安裝取暖設備。
1月7日,定日縣6.8級地震發生后,長所鄉古榮村遭受重創,房屋倒塌,道路中斷,昔日寧靜美麗的村莊瞬間變得滿目瘡痍,當地農牧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寒冬時節的缺氧環境,更為群眾安置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
為助力群眾溫暖過冬,抗震救災工作隊攜帶了660套自適應模塊取暖器。這些取暖設備采用新型相變蓄熱材料,以其高密度、高穩定性和長生命周期為特點,構建了一個高效、節能、穩定的清潔能源供暖系統,實現了蓄熱代替蓄電的創新供暖方式。
當工程師們攜帶這些取暖設備抵達古榮村安置點時,農牧民們紛紛圍攏上來,有的手捧潔白的哈達,有的遞上熱騰騰的茶水,用最質樸的方式表達著對救援人員的感激之情。56歲的村民堅才動情地說:“地震后,我們一家七口擠在狹小的安置房內,晚上冷得難以入眠。現在,自治區科技廳的黨員干部給我們送來了取暖設備,這個冬天又溫暖起來了。”
11日上午,古榮村的氣溫驟降至零下16度,但在臨時搭建的活動板房內,卻是一片忙碌而溫馨的景象。科技日報記者在這里見到了西藏自治區能源研究示范中心主任其米次仁,他身穿工作服,手持專業工具,一絲不茍地為農牧民群眾安裝取暖設備。在安裝間隙,他還耐心地向大家科普:“這些取暖設備不僅高效節能,還具備智能溫控功能,能夠根據環境溫度自動調節供暖效果。”
連日來,在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黨組的組織下,抗震救災工作隊分工明確,有的負責搬運設備,有的負責安裝調試,還有的耐心指導群眾如何使用和注意事項。1月15日,所有取暖設備的安裝、調試完成,設備正常運行,安置點內的農牧民們的帳篷不再寒冷。大伙兒圍坐在取暖器周圍,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廳長鄒振宇表示:“取暖設備的及時投入使用,將讓定日縣地震災區的農牧民群眾告別嚴寒的困擾。我們將與受災群眾站在一起,共同面對困難與挑戰,助力他們早日重建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