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1月17日下午,在國新辦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介紹,2024年,中央企業資產規模突破90萬億,同比增長5.9%;全年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三年超過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7萬億元,同比增長21.8%,占投資總額40%以上。
“中央企業是國家創新鏈條的重要樞紐,也是科技強國建設的骨干力量。” 袁野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取得了積極成效。
已組建24個央企創新聯合體
談及2024年中央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工作進展,袁野如數家珍。
他介紹,在科技成果產出方面,中央企業打造了一批國之重器。比如,圓滿完成嫦娥六號探月任務,300兆瓦F級重型燃機點火成功,時速400公里的CR450動車組樣車正式發布等。這些新成果有力提振了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在創新能力建設方面,袁野介紹,中央企業積極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創新重大項目,深入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集成電路、工業母機等方向組建了一批創新聯合體,央企創新聯合體的數量達到24個。在國家創新體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
在創新環境營造方面,他談道,國務院國資委加大科技創新在考核體系中的權重,首次設立科技創新優秀企業榜單。專門對重大科技創新予以工資單列,去年單列的工資總額增長15.6%。中央企業抓創新、強創新的氛圍更加濃厚。
“2025年,我們將緊緊圍繞更好發揮中央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作用、更好解決當前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袁野表示,今年將重點抓好三件事:一是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爭取掌握和突破更多原創性技術;二是推進高效率成果轉化,深入實施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等;三是建設高水平創新生態,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更好激發創新活力和動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國務院國資委高度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戴希介紹,2024年國務院國資委進一步加力提速實施中央企業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全年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業收入占總營收的比重提升4.2個百分點。
戴希介紹,在競爭力方面,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持續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重要領域營收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在承壓力方面,央企加力布局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比如發布了國內最大規模的“天衍”量子計算云平臺,自主研發生產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在集成電路、生物技術等領域加大布局力度,產業鏈韌性顯著提升。
在“煥新力”方面,央企“AI+”專項行動全面實施,推動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40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全年打造智能工廠120個。
在牽引力方面,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了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百大工程”,首批137個項目涵蓋9個領域的關鍵環節。全年共組織了19場產業鏈共鏈行動專題活動,累計向全社會發布供需對接清單超過4600項。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動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提質升級’,塑造高質量的發展新優勢。”戴希表示,國務院國資委將聚焦優化布局,引導央企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賽道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同時,將聚焦政策保障,在研發創新、人才供給、產需對接等方面繼續優化支持措施,支持企業在新產業敢闖敢干,為塑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打造新支柱產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