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姜勝來
1月6日,2025年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武漢舉行。會前,在武漢洪山禮堂外,院士專家走紅毯活動依舊是該省科技創新大會最為激動人心的時刻。
現場,上百米長的紅毯從洪山路一側延伸到禮堂內。紅毯兩側,鮮花簇擁。紅毯上“群星璀璨”,10位“科學之星”從紅毯上闊步走過,他們中有兩院院士,有科技企業負責人。
今年的“院士方隊”陣容強大,星光熠熠,有獲202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工學部學術委員會主任夏軍,是我國首位自主培養的水文學及水資源專業博士,曾獲得國際水文科學領域最高獎-國際水文科學獎;有獲2024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李培根院士扎根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為我國智能制造領域產業落地做出重要貢獻;還有為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和水利行業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設計集團首席科學家鈕新強,他是南水北調的主持設計者,幫助沿線受水區1.85億群眾喝上甘甜的“好水”,同時,鈕新強院士還是三峽工程的主要設計人,他把自己所有心血和智慧毫無保留地傾注在長江,40年如一日,奮斗不息、創新不止。
紅毯上,奔涌科創新力量,奮斗者們用科技改變世界。湖北省農科院總農藝師、二級研究員梅書棋是國內知名的生豬育種專家,育成我省首個國審生豬新品種“硒都黑豬”,為湖北省生豬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魏翔教授,全球首創“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心肌切除術”及“心臟不停跳心肌切除系統”,為解決世界性“卡脖子”醫學難題提供了有效的“中國方案”。武漢大學定明月教授創新性設計了新型疏水改性鐵基復合催化材料,實現重排放工業的碳高效減排,為我國碳基能源碳減排革新性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作為教育大省,湖北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科技實力雄厚,創新成果豐碩,近年來每次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數量都居全國前5。推進“千校萬企”協同創新,有效助力湖北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從5年前的37%提高到現在的65%。
湖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湖北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現有兩院院士82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學生近200萬人,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湖北在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的征程中,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加快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
(湖北省科技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