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東清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院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北京交院”)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始終緊跟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步伐,精準把握職業教育發力點,緊盯國家需求和產業前沿,堅持產學研用一體,注重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目前,北京交院已經初步構建“交通產教融合體”辦學模式,堅定不移走“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的應用型科研道路,為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一是瞄準交通產業發展需求,打造優勢專業群和科研團隊。北京交院依托學院交通職業教育集團辦學資源優勢,打造城市軌道交通、智慧交通、道路橋梁等專業群,強化數智技術在交通專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提高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學校通過促進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緊密銜接,充分發揮專業群協同發展優勢,提升專業建設質量。在專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北京交院瞄準產業、行業、企業需求,打造由校內外專家領銜、兼具研發專長與成果轉化能力的復合型科研創新團隊,著力開展面向企業的技術研發、面向人才培養的教學研究以及面向行業需求的調查研究工作。學校還致力于匯聚頂尖人才資源,努力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專業帶頭人和科研團隊,催生出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此外,北京交院立足區位優勢和產業需求,牽頭開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通職業教育標準、資源和裝備建設,并積極推動泰國國際產業學院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交通職業教育品牌。
二是激發科研活力,推動形成多方參與的產教合作機制。北京交院充分發揮其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科教融匯專委會副主任單位、北京市知識產權試點單位以及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智能網聯汽車市域產教聯合體牽頭單位的優勢,深入探索科研創新發展路徑。依托自身交通辦學特色和優勢,學校與北京市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北京市智慧交通發展中心等研究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學校通過實施一系列有效激勵政策,鼓勵專業教師走出校園,深入行業企業,解決生產、技術和工藝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北京交院攜手企業共同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聯合研發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推動專業群團隊的科研成果在企業轉化和應用,助力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三是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加快職業教育“科教相長”教學改革。北京交院充分利用專業群虛擬實踐教學基地、國家級資源庫與精品課等豐富的數字資源,積極探索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教學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改革中的應用。學校通過開展數字化教研專項課題、推動數字孿生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實訓基地建設等方式,創新傳統教學與實訓模式,研究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升專業教學質量。北京交院鼓勵教師將科研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新方法、新案例融入教學,并通過評選優秀教學科研成果,實現應用技術研究項目開展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增強學生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此外,北京交院鼓勵教師進行科學研究,培養科研思維,將科研方法與理念融入教學過程,通過言傳身教、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多種方式傳授給學生,實現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的共同提升。
四是構建科研育人新機制,培養高質量交通人才。北京交院通過建立科研助手體系,讓學生以學徒工身份參與企業師傅的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學生參與教師教學科研項目,以第二課堂豐富學生學習生活,將技術服務與育人過程全方位對接,真正培養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學校還鼓勵學生參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同時系統化打造涵蓋創意、創新、創業等多層次的校內學生科技競賽品牌,進一步擴大優質科研資源向學生開放的范圍,營造多元開放的創新生態。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出新需求、新挑戰。北京交院將緊密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核心任務,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模式,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