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委書記、省委科技委員會主任 沈曉明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9月來湖南考察時深刻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業態、延伸了文化產業鏈,又集聚了大量創新人才,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再次囑咐我們,“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也明確寫入了這一重要指示要求。湖南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積極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之路,為加快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推動業態創新,著力培育和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從“鉛與火”帶動圖書、報刊等迅猛發展,到“光與電”助力廣播、電視等繁榮發展,再到“數與網”催生數字游戲、數字出版等蓬勃發展,科技歷來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關鍵引擎。當前,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先進技術的廣泛運用,文化產業從內容形式、傳播方式到業態模式都在發生深刻變革,廣播、電視、出版、演藝等傳統文化業態加速迭代,網絡視聽、數字文博、數字動漫、智慧文旅等新型文化業態不斷涌現。比如,通過VR等技術的應用,觀眾可以足不出戶沉浸式、多角度欣賞超高清影像下的全球各地的文化藝術藏品;源于新能源汽車等應用場景的發展,音視頻產業的新興增量市場已經拓展到自動駕駛攝像頭、傳感器、車載顯示屏、車用音響、芯片等多個領域。文化和科技在新階段的融合開辟了培育和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的廣闊前景。湖南文化底蘊深厚、科教資源豐富、創新創業氛圍活躍,特別是在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動漫卡通、文化旅游等領域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具備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扎實基礎。湖南依托深厚的文化本底和方興未艾的科技浪潮,正聚焦音視頻內容、音視頻裝備、數字文博、動漫游戲、數智出版、文旅融合、數字文化貿易等領域重點發力,統籌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和培育壯大新型文化業態,依靠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
強化雙向賦能,著力提升以文化人的質效。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在湖南考察時指出,“湖南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躍的現代文化”,要求湖南“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展現新作為”。推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發展,能極大提升文化的創造力、表現力和傳播力,實現科技創新與文化建設的“雙向奔赴”。湖南通過研發應用“數字煥活”等技術,不僅讓歷經千年風吹雨淋、大部分已模糊不清的永州浯溪碑林重獲新生,還將為更多歷史文物的活化利用帶來新的可能。湖南正堅持科技賦能,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比如,依托湖南博物院豐富的館際資源和湖南廣電領先的研發能力,通過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鏈接國內各大博物館的數字文博平臺,推動館藏文物數字化,未來人們隨時隨地可以通過網絡全角度、高清度看到自己想看或想研究的各類文物,讓更多文博藏品走出落灰倉庫并更好發揮作用。比如,充分發揮湖南“十步之內、必有芳草”的紅色資源優勢,推動紅色資源數字化,為游客和研學人員提供沉浸式體驗,讓紅色故事更加鮮活、紅色基因更好根植。比如,順應新時代文化建設需要,加快廣播、影視、出版、藝術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更好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要,更好發揮文化在潤心育人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強要素保障,著力引育優質人才和企業。人才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活躍因素,企業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關鍵主體。湖南在先進裝備制造、信息技術、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形成了人才和產業集聚的優勢,加上湖南尤其是長沙房價較低、教育醫療水平較高,“低生活成本、高生活品質”的城市氣質深受年輕人喜愛,與以年輕人為主力軍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特質高度契合,有利于吸引文化和科技領域的人才和企業集聚發展。目前湖南僅長沙馬欄山就聚集了5家文化上市企業、2家“全國文化企業30強”企業以及140多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湖南正陸續出臺和完善支持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系列政策舉措,進一步優化產業、研發、金融等生態,廣泛吸引全國乃至全球致力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企業、人才和重要科技力量在馬欄山集聚,讓馬欄山成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技術策源地、成果誕生地、應用場景集聚地。同時,積極完善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舉措,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大學生來湖南開展文化和科技融合等領域創新創業,把湖南打造成為年輕人創新創業、實現夢想的熱土。
深化改革創新,著力完善有利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體制機制。文化和科技融合本身就是改革創新,需要以改革的思維和辦法破藩籬、激活力、強保障。湖南正加強融合戰略研究和科技體系創新,進一步健全宣傳、文化、教育、科技、工信、財政、金融等多部門統籌聯動機制,凝聚全省共促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廣泛合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調整優化高校布局和學科專業設置,推動相關高校將辦學資源向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的新興交叉、急需緊缺學科傾斜,探索校企社聯動育人新模式。打造融合戰略科技力量,健全高新視頻、大模型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機制,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更多科創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深化數據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探索以市場化方式吸引全網算料向湖南匯集,把海量數據變成有價值、可交易的生產要素資源。統籌推進文化領域國企改革、文化事業單位和融媒體改革,持續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及推動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