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華凌 通訊員 王興輝 肖威
如何讓辣椒更有辣椒味兒?這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后卻蘊含著復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探索。在北京市海淀區農業農村局下屬單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淀區組培室)的實驗室和上莊農業科技園,科研人員們正在為尋找答案而不懈努力。海淀是科技大區,在生物育種方面也走在前列,一直以來,海淀區通過科技的力量,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活力。
科技創新推動種業發展不斷前行
科技創新是推動種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海淀區組培室的實驗室里,科研人員們通過優化單倍體培養技術、改進組織培養技術,為種質創制、新品種培育和優質種苗生產提供技術支持。
據了解,自20世紀80年代,海淀區組培室就開始了甜辣椒花藥培養技術的探索,從外植體的選取到植株的再生,每一步都凝聚著科研人員的智慧和汗水。正是這種基礎創新的力量,讓海淀區組培室在單倍體育種和果樹苗木優質種苗培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海淀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驗室高級農藝師鄧曉梅說:“我們利用花藥培養技術育成了國內外第一個甜椒花培品種‘海花三號’,并大面積推廣應用。關鍵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重要獎項17項。除了花培技術,我們還利用組培脫毒和快繁技術,進行櫻桃砧木、草莓、甘薯等組培苗規模化生產,為海淀農業種植主體提供了大量優質種苗。”
加速園藝新品種落地應用
在海淀區組培室上莊農業科技園的溫室大棚中,采用了實驗室創新的單倍體育種技術和植物組培快繁技術,培育的蔬菜新品種和優質種苗正茁壯成長,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在這里,海淀區組培室的技術得以落地應用,不僅選育出了多個在市場上獲得大面積推廣的新品種,還提高了種苗的成活率和品質,提升了種植效率,為當地農業帶來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海淀區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實驗室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張樹根說:“農業科技園作為服務海淀‘三農’的前沿主陣地,承載了多項重要任務,一是開展茄果類蔬菜生物育種,選育優質辣椒、茄子新品種,為海淀種業科技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二是開展種苗繁育,每年為海淀農業種植主體提供優質種苗(組培苗)近百萬株;三是開展科技成果示范展示;四是開展農技推廣服務,促進農業生產提質增效。”
攻克難關育出更多新品種
近年來,海淀區組培室科技人員不斷攻堅一系列難題,克服了單倍體育種過程中基因型依賴性、單倍體誘導程序復雜等一系列難題,實現了單倍體植株的規模化生產,并自主選育出多個市場急需的辣椒、茄子新品種。
海淀區組培室主任張軍民說:“經過不斷地努力和嘗試,我們利用自主建立的單倍體育種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相繼育成30多個甜辣椒新品種,在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等地累計推廣面積450萬畝。種植出的甜辣椒不僅產量穩定,而且品質優良,受到種植戶的好評和消費者的青睞。”
據海淀區農業農村局人工智能(農業中關村)專班工作人員劉文婷介紹:“近年來,海淀區堅持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主陣地功能定位,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創新成果。我局立足海淀農業資源稟賦、產業空間布局和種植園區發展現狀,聚焦農業人工智能、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方向,強化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攻關、集成示范、推廣應用等,集聚科創要素,全面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下一步,將繼續支持組培室加強基礎研究,積極與生物育種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爭取更多生物育種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構建生物育種產業發展新格局,為海淀農業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