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立秋過后,碩果飄香,位于江西省井岡山市果園的獼猴桃迎來了它的成熟期,一根根藤蔓上掛滿了圓潤飽滿的獼猴桃,沉甸甸地壓彎了枝頭,彌漫著豐收的氣息。
9月1日,記者跟隨江西省井岡山市果業(yè)科技特派團團長、江西省科學院特色果樹茶葉種植與高值利用江西省重點實驗室高柱研究員一行,前往江西省井岡山市新城鎮(zhèn)市級龍頭企業(yè)——井岡山市廈一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一”)。走進該公司獼猴桃種植基地,工人們正忙著采摘、裝筐、搬運。
“這些保存框里的獼猴桃都是經過采前綠色保鮮劑處理的果實吧?”高柱指著堆摞的果筐問。
“是的,這些獼猴桃果實都是經我們自主分離的拮抗菌與綠色保鮮劑一起采前處理過的。”正在指導采收及保鮮處理的項目負責人盤柳依博士說。
來到分揀處,工人們將剛剛采摘下來的獼猴桃進行分揀、篩選、清理、綠色保鮮處理。
“大家一定要戴好手套,果實輕拿輕放,不能產生采后損傷,果實一定要自然冷卻、傷口愈合后才能入庫。”高柱等人一到現(xiàn)場,就開始指導工人嚴格按照入庫流程進行作業(yè)。
“目前,我們已經有600余畝的紅心獼猴桃園了,每年產量300多噸。連年種植管理,獼猴桃軟腐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往年冷庫保存期20余天獼猴桃就開始軟化腐爛,損失太大了。現(xiàn)在采用特派員的綠色保鮮劑進行采前、采后的處理相結合技術,果實貯藏1個月和入庫時的品相差不多。”廈一董事長陳福玲說,“如果不是科技特派員的幫扶解決果實貯藏問題,今年的300余畝新果園地公司都不敢征用,現(xiàn)在我們信心滿滿了。”
“保鮮劑處理對食用有影響嗎?”保鮮處理現(xiàn)場,記者直言問道。
“起初我們也擔心采用保鮮劑處理后果實的品質和農殘問題,但專家們采用的保鮮物質主要是從獼猴桃果實分離獲得,再結合食品級的綠色保鮮劑處理,不僅不存在食品安全問題,還維系了果實品質物質的轉化,現(xiàn)在價格都提高了很多。”陳福玲說。
高柱及其團隊一直從事獼猴桃采后生物學保鮮技術,針對獼猴桃產業(yè)中關鍵問題開展研究,從獼猴桃軟腐病中分離出拮抗菌,通過抑菌保鮮效果研發(fā),授權了相關專利技術,同時針對貨架期短問題,創(chuàng)新研發(fā)了雙溫物理即食處理技術,解決獼猴桃“硬吃不了、軟吃不急”問題,攻克了獼猴桃產業(yè)銷售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廈一公司技術管理人員葉加說:“紅心獼猴桃含糖量高、上市時間溫度高,貯藏保鮮一直困擾著企業(yè),現(xiàn)在科技特派團提供了成熟的保鮮系統(tǒng)技術,我們的生產信心增強了,產品銷售得到了保障,每畝可增收2000元以上。”
“我們團隊堅持組織開展有效的科研,研發(fā)的技術要面向生產一線。”盤柳依說,他們會持續(xù)關注獼猴桃生產中的關鍵問題,研發(fā)實用的技術。
“井岡山市果業(yè)團成立初衷就是希望通過產業(yè)科技賦能,解決獼猴桃產業(yè)共性問題,扶持脫貧攻堅新興農業(yè)產業(yè),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更多科技力量。”井岡山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劉智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