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夏天一 通訊員 孫嘉隆 周嫻
今年是常州國家高新區成立32周年。8月29日,記者從該區了解到,作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該區堅持改革與創新,一路攀“高”逐“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2023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100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超144億元,實際使用外資總量累計達158億美元。
近年來,常州高新區始終錨定高質量發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全面落實“532”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三大工程”,著力打造“六張高新名片”,全力建設新能源之都核心區,已擁有制造業單項冠軍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5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04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47家,數量均居全市前列。
常州高新區商務局局長駱曉霞介紹,目前,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的跨國公司在常州高新區設立了超2100家外資企業,其中36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區投資了52個項目,數量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區8個省重大項目全部實現開工;新增入庫項目28個,完成年度目標的112%;新開工項目19個,竣工項目11個;共招引優質項目78個,總投資505.1億元,同比增長11%,以重大項目奮力托舉萬億之城的“質”與“量”。
在產業布局方面,常州高新區以“兩特三新一智能”六大主導產業為引領,推動產業提速跑出高質量發展的“精氣神”,企業梯次培育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深度挖掘、精準施策、資源鏈接多管齊下,培育了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比亞迪常州基地的快速發展,成為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千億產業集群的有力支撐;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測量技術有限公司的智能車間,更是展現了常州高新區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先進水平。
科技創新是常州高新區發展的核心動力。32年來,常州高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575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68.8%;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371家、院士工作站5個,區規上高企研發機構覆蓋率達86.4%。
今年以來,常州高新區搶占合成生物產業新風口,建設長三角合成生物產業創新園。南師大常州合成生物學產業研究院獲批江蘇省合成生物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新落戶賽橋生物、中合基因等優質項目14個,目前還有多個項目在談,致力于打造國內知名、長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港”,力爭2027年全區合成生物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此外,在城市建設方面,常州高鐵新城建設正成為常州高新區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已建成的高新廣場、領航大廈等,正在加速建設的星耀城、科創水鎮二期等,共同構筑常州高鐵新城全新的天際線。
從產業合作到創新協同,從基礎設施到營商環境,從城市品質到美好生活……常州市高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區將以全格局、新理念、高視野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之中,向最難處攻堅,向關鍵處發力,努力把“高新定位”干成“高新地位”,在常州萬億之城新起點上再攀新高,建設成為常州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