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日前,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專門就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出臺的政策文件,被稱為“市場準入10條”。
《意見》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認為,其重要時代特征,就是完善與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公平準入制度體系。
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
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深刻交織,傳統的市場準入規則、準入體系、監管方式難以直接應用于新業態新領域,迫切需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促進新業態新領域更好更快發展。
《意見》提出,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自主可信計算、信息安全、智慧軌道交通、現代種業等新業態新領域,按照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業聚集、體系升級的原則和路徑,分領域制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
“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是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的關鍵?!惫悗r表示,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有利于充分釋放經營主體活力,推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速推動創新資源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一直以來,如何使超大規模市場資源加速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面臨的痛點和難點。郭麗巖分析,以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導向完善市場準入制度,正是瞄準這一痛點的務實舉措。
《意見》明確,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前沿技術領域創新成果應用轉化市場準入環境建設行動,率先推動海陸空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應用和標準建設,加快構建綠色能源等領域準入政策體系,積極擴大數字產品市場準入。選取電子信息、計算科學、深海、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量子科技、現代種業等領域,推動重點企業、研究機構等創新單元和有關地方建立相關領域全球前沿科學研究協同模式,積極參與國際市場準入規則和標準制定,推動重點領域創新成果便捷高效應用。
郭麗巖表示,《意見》能夠為科技成果轉化最大限度地松綁解縛,從而有助于新技術新產品加快研發、最終闖過“死亡之谷”,并在全過程匯聚和吸引更多耐心資本。
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
《意見》鼓勵銳意創新、先行先試,著力推進制度創新,使準入規則更加科學合理、管理模式更加規范統一。
《意見》提出,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生產力布局,以法規政策、技術標準、檢測認證、數據體系為抓手,更好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應用,選擇重點地區開展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分批制定和推出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抓好已部署的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落地實施,做好政策評估。
郭麗巖認為,我國已經分批制定和推出了針對若干重大戰略區域放寬市場準入的特別措施,這些特別措施具有先行先試、改革探路的特色,要抓好已出臺措施落實和效果評估,具備推廣復制條件的,加快在全國更大范圍推廣應用,從而為進一步放寬和規范市場準入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