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通訊員 徐靜 侯云鵬 趙歡歡
巍巍高黎貢,滔滔怒江水。在云南省保山市龍陵縣,山多、樹多、雨多,為42種石斛提供了天然居所。依托這些美麗的精靈,龍陵人繪就了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畫卷。
早20世紀90年代初期,龍陵縣開始人工種植石斛,開創了床式栽培、獨橫木栽培、林下仿野生種植的多種模式。近年來,龍陵縣把石斛產業作為百億級特色產業來培植,推進產品研發、育種創新,將石斛發展成了全縣的特色支柱產業,全產業鏈綜合年產值達到75億元。龍陵也成為“中國紫皮石斛之鄉”“中國滋養文化示范基地”“云藥之鄉”。
在龍陵縣,石斛花卉、石斛鮮條、石斛楓斗等都是石斛造福群眾的重要產品。走進龍陵縣生物技術種苗繁育基地,70萬瓶、4000多萬株石斛花卉組培苗長勢正好。經過現代園藝技術的呵護,它們會變身為俏麗的盆花,銷往全國各地。
龍陵縣石斛花卉的蓬勃發展,得益于自主繁育技術,也得益于群眾參與的電商“花經濟”。返鄉創業小伙兒蔣德凡介紹,他現在每月銷售額都在100萬元以上,2023年,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
目前,龍陵縣石斛種植面積已達4.25萬畝,年銷售石斛鮮條1.25萬噸,為全縣10個鄉鎮6.5萬名斛農和從業者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保障。到2025年,龍陵縣石斛鮮條產量有望達到1.5萬噸,出圃石斛花卉1000萬盆,出圃種苗2億株,從業人員達到7萬人,產值將突破100億元。
(受訪者供圖)